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武官集团既庞大又复杂。所谓庞大,是指明代的武官因世袭、武举、军功、恩荫、传奉等途径而急剧膨胀,时至明中叶即已高达10万之众,较明初武官数量翻了两番;所谓复杂,是指明代武官与前代相比,内部种类分支繁多,按任职期限来看可分有世官与流官,按出仕时间来看可分有新官与旧官,按职权归属来看可分有见任官与带俸官,按民族成分来看可分有汉官、土官与达官(“鞑官”)。庞大的人员数量、复杂的人员构成,导致明代武官集团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且尖锐,如侵吞军屯、私役兵士、杀良冒功、谎报军情、败坏军纪、勾结外患等等。加之,自古以来专制君主因军事领导权的最终归属问题,始终与武官集团难以达成真正互信的内置性冲突,进一步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故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终极目标,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应运而生。毫无疑问,明代的武官监控体系集前代之大成,充分调动了明廷内部一切资源及各方政治势力,甚至包括本朝武官集团自身的力量。具体言之,专制君主通过封赠奖赏、军法律令、武学武举等政治手段,年俸、田庄、仆役等经济手段,天子守边、皇子领兵、军职军功等军事手段,强化对武官集团的笼络、羁縻,乃至镇压。这些措施不仅具有极强的政策指导性,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颇具实效。此外,明代君主还以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充当本朝钳制武官集团最为得力的两股政治势力,坚决贯彻实施“以文制武,以内驭外,文武相济,内外相维”的统治方针,将本该配置给武官集团的军事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训练权及后勤管理权瓜分殆尽,最终促使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当然,这种严密的监控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矫枉过正,走向其初衷的反面,导致明代武官的政治势力、社会地位不断趋于沉沦。为了争夺有限的政治舞台和经济利益,武官与君主、文官、宦官等诸种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极大地消耗了明当局的统治实力。而且,面对超物质的压制,中叶而后的明代武官集团几乎丧失了开国初期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战斗激情,多数武将埋首于钻营攫利、醉生梦死,奔走于权贵门庭,蛰伏于文官乃至宦官的淫威之下,致使明朝中晚期政局内外糜烂,益发不可收拾。至南明朝廷再建,拥兵自重的军阀起底反弹,反噬皇权,以反讽的方式宣告了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的彻底瓦解。
其他文献
对南汀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来源、水沙特性、水沙变化趋势等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姑老河站以上水沙变化对孟定坝淤积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大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了
作为农村金融领域“增量改革”的亮点,小额贷款公司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活力,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题,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小额贷款公司在发
“限塑令”的出台体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需要,然而,它忽略了社会规范的作用,难以获得公众的信仰,以至在实施过程中步履维艰。“限塑令”提高了执法成本、增加了交易费用,
我国以往关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研究表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需要转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转型首先要确定方向,即遵循刑事诉讼的发展规律,坚持刑事诉讼中"不能放弃的原则",批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女性意识也逐渐觉醒,逐渐走出了家庭,参与到社会生活工作里,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女性观念形成的社会
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人类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与废旧物资相关的收集、分选、加工、处置、研发、服务等活动构成了再生资源产业的主要内容。再生资
从古至今,中外诉讼证明制度的历史沿革,大致有三种基本的证明方式:最早的是神示的证明方式,是通过特定行为引起的某种现象显示出神的意旨从而做出事实判定;近代的为法定的证明
随着中国当代法治进程的逐步深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成为了国人所瞩目的焦点之一。现行民事诉讼法(1991年)是在新中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1982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十
我国学界的多数观点认为雇主责任是无过错的替代责任,而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不以雇员的侵权责任为雇主责任的要件,并规定轻过失的雇员可以免责,与替代责任说的原
欧陆的刑事既判力理论源于罗马法,指刑事既决事由所创设的稳定诉讼状态,包括既决事项的实质确定力和程序结果的自缚力。刑事既判力旨在解决刑事判决生效后既决事由的效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