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珲高速板石连续刚构桥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优点主要有:1)施工无体系转换;2)主墩无支座;3)上部结构伸缩缝仅设2道,行车舒适性好;4)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度很大,能满足特大跨径桥梁的受力要求;5)因顺桥向抗推刚度小,故能有效地减小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地震影响。使其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然而,墩高度的增加,特别是柔性高墩的应用,使稳定问题也变得倍受关注。刚构跨度和高墩柔性的增加对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长春至珲春高速公路图们至珲春段的板石沟高架桥为工程背景,对连续刚构桥的上部结构设计、高墩稳定性分析、系梁的设置、施工监控、成桥检测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座桥梁的设计是否合理,结构尺寸的拟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桥梁计算程序对图珲线板石高架桥的上部结构进行计算,分别从主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正常使用阶段、短暂状况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文首先对高墩稳定性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从刚架的稳定分析入手,对刚构桥的高柔性墩作平面杆系稳定分析。然后以图珲线板石高架桥为例,建立计算模型,通过大量计算,确定合理的计算高墩稳定性的公式。由于系梁主要是增加高墩纵桥向稳定性的,对于上部主梁受力来说系梁的刚度越小越好,而对于桥墩纵桥向的稳定性来说,系梁的刚度越大越好,因此系梁的设置是矛盾的。怎样才能即提高高墩的稳定性又对主梁的受力影响较小,基于这点出发,考虑修改高墩系梁和主墩的连接关系(由固结变为铰接)。以图珲线板石高架桥为例,进行大量计算分析,证明此方案的可行,但是由于本方法在图珲线板石高架桥中第一次应用,此方案还有待于相关专家的讨论研究和时间的证明。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与斜拉桥不同,连续刚构桥在梁段浇筑完成后出现的误差,除张拉预备预应力索外,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而只能针对已有误差在下一未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上作出必要的调整。所以,要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对立模标高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即主要依靠预测控制。本文从设计与施工相结合入手,对比了设计与施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以后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资料。本文通过检测试验对连续刚构结构的上部结构进行静载和动载的试验,对桥梁的各技术参量进行测试,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桥梁进行综合评价,以评定桥梁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受力性能,为竣工验收和投入运营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图珲线板石高架桥为背景,通过以上计算、分析、试验,对连续刚构桥的上部结构设计、高墩稳定性分析、系梁的设置、施工监控、成桥检测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得到实际工程的证实。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陆游存诗九千多首,是我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陆游的许多诗词大多风格雄奇奔放、悲愤激昂,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不仅仅是南宋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
<正>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
在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研究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如何将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合作金融组织,对于农
<正>毛泽东是一位优秀的旅游爱好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热爱旅游活动,并积极参加旅游实践。旅游已成为毛泽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有机组合体,这对毛泽东以后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
在2008~2010年1:5万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发现一套早志留世侵入岩(体),自然岩石组合为灰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S1ηγ)、灰─浅灰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S1πηγ)和灰─灰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跆拳道的起源、发展进行论述,对福建省跆拳道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概括总结福建省发展竞技跆拳道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福建省竞技跆拳道发展的对策
由于桥型的多样性、病害及桥梁使用环境的复杂性以至于国内外尚未统一规范遵循。各种加固技术有其先进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加固技术的多样化及成功应用有助于其向规范化、理
<正> 作曲、演奏:陕西省歌舞剧院 张列 录音 张驰 录制时间:一九九一年十月 录制地点:陕西音像出版社录音棚 面积154平方米混响时间O.7秒; 录制方式:多声道分期录音,后期合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对于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弊端,突破教学发展瓶颈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微课为契机,通过挖掘微课的特点及其对于现有教学模式变革的特殊价值,比较借鉴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