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儿童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阅读需求不断扩大。国内的作品已经满足不了中国儿童的需求,国外的作品大量引入。但是儿童的外语水平有限,译本成了他们了解外国作品的主要手段,因此儿童文学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知识面,加深儿童对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包容并蓄的良好品质,较早的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很多西方的经典故事,以及近年来世界上的畅销儿童文学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小屁孩日记》系列等,均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国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大量涌入市场的同时,其参差不齐的翻译水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因此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期望能更好的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但是与儿童文学翻译图书的出版热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显不足,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 本文以由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两个译本为案例,对儿童文学的翻译作了尝试性研究。研究发现,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和译文的作者,既要能动的接受、解读原文,又要预测小读者接受译文的情况,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起着连接原作与译文读者的桥梁作用。因此,译者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正确解读原文,还要深入了解当前目标小读者的接受水平,最终以小读者喜爱的方式把原文信息尽可能的传递过来。该研究旨在跳出以往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翻译理论的桎梏,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以译者为中心的新视角,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包括其翻译原则和翻译效果,目的在于帮助提高儿童文学的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