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对宜居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蔓延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城市开发建设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茶,人们的居住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因素扩展到社区环境、居住心理、公共交往、物业管理、居住文化等层面上来,“宜居社区”建设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追捧。但是目前我国社区只注重物质层面的规划,缺乏社会人文层面的内容,造成人与空间、人与社会分离开来,步伐逐渐与大环境不协调,如何满足居民从精神方面对生存环境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公共艺术正好完成了这一诉求。公共艺术通过将良性文化理念植入社区,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提升社区宜居性有积极作用。本文希望全面揭示“公共艺术”与“宜居社区”之间的种种关系,剖析宜居社区建设对公共艺术的内在需求,构建公共艺术对社区宜居性提升功能的理论框架,以期望我们的社区成为一个宜居、宜玩的生活休闲空间。  本文以公共艺术与宜居社区建设为研究主体,运用了文献分析、结构——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首先,立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公共艺术和宜居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其中,分析比较“居住区”、“社区”、“居住社区”三者之间的不同,对文中涉及的社区定义为居住社区的范围。其次,基于“人居环境学”、“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社区适宜居住性理论”,对以提高社区居民生存质量为目标的宜居社区系统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公共艺术与宜居社区建设功能性关联,然后分析公共艺术其空间调节、美化装饰、互动沟通、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性对提升社区宜居性的关系,从而得出公共艺术对宜居社区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的结论。再次,对公共艺术改造社区的相关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进一步验证本文论点“公共艺术对宜居社区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最后,分析现阶段我国社区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社区公共艺术的发展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宜居社区建设。  在现阶段展开的关于公共艺术对宜居社区建设推动作用研究,一方面对于公共艺术及宜居社区建设的理论有一定的补充;另一方面,对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提供指导,有利于整个宜居社区建设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和环境危机的加剧,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己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是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大趋势所完全吻合的。城市是
学位
国外发达国家,随着生态研究和生态复原技术的发展,河道生态恢复得以重视和实践。浙江近10年的河道景观建设的重点多停留在滨河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而对河道生态价值的认识、研究还
学位
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研究"城市轴线",通常认为它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要素结构性组织的重要内容.该论文主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源之初是作为对传统详细规划的一种改良和变革,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吸取国内外的有益经验,逐步
全球化时代城市形象日益趋同,如何塑造地域形象个性,适应地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成为当今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转型期城市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形态个性的"本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筑师的“事”就是设计,而“器”则是方法论。通过案例的阅读和思考,笔者认为:“簇群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论思想。它不一定直接体现为簇群化形
学位
以数码技术为先导的数码时代对城市社会结构、空间形态和意识文化等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筑空间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必然有相应的转变,在建筑设计中出现了“数码(工具性)&
学位
该文以节能建筑中的重要建筑类型一住宅建筑为对象,以武汉市为例,对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住宅建筑的节能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用DOE一2软件分别
真切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必须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恰当的保护。本文针对上海地区文化复兴这一现象,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设计
学位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信息技术使生产率迅速提高。以生产力发展所激发的社会发展,导致全球旅游业持续50年的高速发展,也导致中国旅游业24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