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园林熙春园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数千年光辉灿烂的造园历史,形成了无数各具特色的园林名胜,发展至清朝更是形成了一波造园的高峰。这一时期除了修建了颐和园、圆明园等大型皇家御园之外,还建设了一大批占地规模较小、造园艺术水平较高、具有较高历史地位的皇家宗室赐园。但是历经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绝大多数皇家宗室赐园都遭到了破坏,仅有少数保存至今,也已残破不全,现存于清华大学校园中的熙春园遗址算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园林遗存,但是其保存现状也不容乐观。针对目前国内历史园林遗产保护中,对于小型历史园林认识不足,保护缺失的现状,本文选取清朝皇家宗室赐园中最为典型的熙春园为例进行研究。探究其历史沿革,重现其不同时期的园林概貌,借以对清朝特定时期内的皇家宗室园林的景观布局,造园手法,审美情趣等做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同时通过对其历史原貌及保存现状的对比,研究对于小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修复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其他的小型历史园林保护利用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张,超过了城市的承受容量,从而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产业新城区和居住新城区在优化
城市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分工而出现,郊区依托城市的建设而存在。相当长时期,郊区始终作为城市的附属部分而存在。城市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城乡关系变革,从而大城市郊区在城镇化进程中
北京近现代建筑保存数量多、质量精,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其保护修复中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的修复工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复兴运动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城市开始关注人文。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与旧工业基地的转型,创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城市发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深远的出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之一,对檐的塑造有赖于檐口的远近高低的精确控制,以及檐口附近构件的视觉特征,而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要素有三:檐出,枓拱,
面对能源和环境这威胁人类发展的两大危机,节能减排己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建筑能耗占整个社会终端能耗的比重较高,是节能
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破坏日益严重,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规划模设计式存在许多缺陷,缺乏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量化的规划体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但急剧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城市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之下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多数大城市正处于“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由人地矛盾导致的城市交通拥堵、运行低效、空间蔓延及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