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最重要的传播符号,大众传媒语言又是传播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大众传媒语言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大众传媒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创新者和推广者,是语言规范的宣传者和引领者,更是语言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嬗变的种种特点及时地反映在了大众传媒语言上,尤其是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上,比如新词语的涌现、术语的跨度移用、外来词语进入共同语、缩略词语的不断产生,以及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俚俗闲适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使得世纪之交的以报纸语言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语用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断的变化发展是语言永恒的生命所在;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态度,就在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随着各种繁体字、异体字的回潮,错别字的泛滥,方言的根深蒂固,英语的强势影响等等又使得当今语言在规范化的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语言规范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对大众传媒语言规范的理论研究已经箭在弦上。 纵观语言的发展历程看来,语言在使用上既有规范又生变异,规范与变异共存,这是语言的正常生态。规范,是语言所必需的稳定性的形态和体现;变异,是语言所必有的发展性的要求和表征,规范是相对的、稳定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停的。本文注重用辩证的眼光和态度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对的稳定的规范,语言就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其社会交际功能;没有绝对的不停的变化,语言就不能不断地、切实地适应社会交际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善于处理好语言规范与语言创新的关系,把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辩证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以往学者对于语言创新性和规范性的研究大都是从纯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或是有的“就事论事”,局限于匡谬正俗的老框架上;或是在语言规范化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似乎不够,在规范理论上的建树也不多;又或是把“语言”和“言语”混为一谈,即搞语言本体研究的人仅仅以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作为衡量规范的根据,而忽略将上述规则和语用规则结合起来并主要看是否符合语用规则,即不分语体,不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采取一以贯之的规范化标准开展语言规范化研究,使得过去的规范化工作显得苍白无力不得人心,也是忽略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规范化研究的致命伤。 综上所述,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信息时代背景之下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语言的创新发展之路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发现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即在创新的视角下看规范,在规范的指导下研究创新,变静态的规范观为动态的规范观,使得对语言政策的制定不总是“事后的追认”,而是对语言规范做出前瞻性的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