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药破壁饮片于2011年完成62个品种的标准制定工作,随及批准成为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标准,其内容主要包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和显微鉴别等。但是随着对中药破壁饮片的研究更加系统且深入,认识到之前建立的质量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本课题以黄芪破壁饮片为对象,通过质量的评价性研究对原有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和完善,建立一个新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以期可以更加科学、系统的表征黄芪破壁饮片的真伪优劣,提高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水平,进而为其他中药破壁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提升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检测多批次的黄芪破壁饮片样品,复核《中国药典》中黄芪传统饮片的质量评价指标是否适用于黄芪破壁饮片,以验证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是否满足《中国药典》中黄芪饮片的质量要求,验证相同指标下的原黄芪破壁饮片广东省标准所设限度的适用性,并根据分析结果保留或调整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中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评价指标;2.筛选能表征其粉体性质的关键指标,对各粉体指标分析方法进行考察,并建立分析方法,作为粉体学性质的评价标准,并纳入到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中;3.新增外源安全性指标,用于评价黄芪破壁饮片的外源安全性: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根据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1106),铅、镉、砷、汞、铜测定法(2321)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2341)的第一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351)和二氧化硫量测定法(2331)分别测定10批黄芪破壁饮片中各项外源安全性指标;4.建立黄芪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准,用于评价批间产品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DAD检测器全波长扫描优选最佳波长;接着比较不同提取溶液、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考察不同色谱柱、不同流动相组成及比例、不同柱温、流速及洗脱梯度的影响;对新构建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的考察;对1 5批次的黄芪破壁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指纹图谱标准;5.建立黄芪破壁饮片的DNA条形码分析方法,用于鉴别产品的真伪: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DNA条形码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考察,包括取样量、水浴时间、水浴温度、变性时间、退火温度及时间和延伸时间等因素,并利用采用考察优化后的方法对15批黄芪破壁饮片进行DNA条形码鉴别;6.建立黄芪破壁粉/破壁饮片的近红外分析方法,评价产品的均匀性:考察了不同分辨率、不同扫描次数、不同装样量和不同装卸方式对黄芪破壁粉近红外图谱的影响,建立近红外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的重复性考察;采用近红外技术分析混合前和混合后的黄芪破壁粉/破壁饮片样品,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移动窗标准偏差法(MBSD)评价其均匀性。结果 本论文建立了一个涵盖四大模块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体系:①原传统饮片法定标准中的评价指标(性状、显微鉴别、TLC鉴别、黄芪甲苷含量、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浸出物、总灰分、水分);②粉体评价指标(粒度、粒径分布、振实密度、比表面积、色度、休止角);③口服中药饮片的外源安全性指标(重金属限度、农药残留检查、微生物限度、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检查);④新技术指标(HPLC指纹图谱、DNA条形码、近红外技术)。并起草黄芪破壁饮片新质量标准草案。新建立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全面的粉体学评价指标,增强质量可控性;完善外源性安全指标,保证用药安全;引入HPLC指纹图谱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和近红外技术评价批间一致性、真伪和批内均匀性,提高黄芪破壁饮片质量评价水平。结论:新建立的黄芪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大幅度提高评价黄芪破壁饮片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水平,能更系统、全面、科学地表征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大幅提升了黄芪破壁饮片的质量标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