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氯消毒导致给水输配管网中产生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以天津某高校校园管网和实验室模拟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以保障饮用水的水质和人类健康为研究目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给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形成及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首先,结合研究管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管网水质监测的实验方案,在校园管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卤乙酸及相关水质指标的监测,在实验室管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管网二次加氯检测实验,并采用离子色谱测量方法对卤乙酸进行测定。其次,通过实验分析获得大量卤乙酸等管网水质数据,并据此研究实验管网水质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管网中卤乙酸的衰减变化规律及管网输配时间、余氯、pH、温度、氨氮、UV254、NPOC等因素对卤乙酸的影响。第三,研究了管网二次加氯后卤乙酸的生成变化规律,即管网二次加氯后卤乙酸大致表现为快速上升、趋于稳定、快速下降和缓慢降低四个阶段。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卤乙酸的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所建的两个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经比较,两种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基本相当,都可以应用于实际,预测结果较为满意。最后,讨论了对关键水质指标进行预报的必要性,这为实现饮用水的安全输配提供了一种技术保障。结合管网实际情况和预测结果,从水源、消毒剂和加强管网水质管理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消毒副产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