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3.0T核磁共振LAVA技术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其侧枝;探讨门静系统及其分支管径与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评价胃左静脉扩张程度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关系;探讨肝硬化后肝脏ADC值的变化及ADC值测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把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48例经临床资料证实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病例组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使用SIGNA EXCITE3.0 GEHCGEHC磁共振LAVA技术对研究对象行全肝各期多时相三位动态增强扫描,并使用ADW4.3工作站对门静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采用SIGNA EXCITE3.0 GEHCGEHC磁共振,SE/EPI扫描序列,对肝脏行弥散加权成像,并通过ADW4.3工作站,采用Function2软件,对肝脏各叶ADC值进行测量。结果:3.0T磁共振对肝硬化结节有良好的显示,在病理组48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现明确肝硬化结节者36例,可表现为小结节、大结节和混合结节。病理组48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志愿者门静脉系统各支和胃左静脉显示清晰。病理组34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侧枝开放。门静脉系统各管管径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深逐渐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 C分级组的LGV管径较Child-Pugh A分级组和正常组明显增宽,Child-Pugh A分级组LGV管径较志愿者明显增宽(P<0.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LGV管径明显大于上消化道不出血者(P<0.05),当LGV管径大于等于6mm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明显增加,可认为LGV管径超过6mm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警戒值。病理组肝硬化患者肝脏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小,从正常志愿者到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 C分级组,除肝脏尾叶外,肝脏各叶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分级组各叶ADC值与Child-Pugh A分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性质不同的肝硬化结节在MRI各序列表现不同的信号特点,可以分析不同的信号特点对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判断。2 LAVA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软件相结合,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的走形、分支和血管周围关系,具有安全性高、无放射线辐射、造影剂用量小等优点。3资料证明,门静脉的的变异较小,在本研究中,只发现门静脉三叉分支变异。胃左静脉起源变异较大,可起源于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和门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4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其属支和胃左静脉的管径比志愿者增粗,并且随着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管径从志愿者到Child-Pugh B C分级组逐渐增粗,即Child-Pugh B C分级组>Child-Pugh A分级组>志愿者组。5肝硬化患者胃左静脉管径≥6mm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明显增加,可以把胃左静脉管径为6mm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界值。6肝硬化肝脏各叶(本研究除尾叶)的ADC值较正常志愿者较小,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ADC值逐渐减少,可以利用ADC值客观的评价肝硬化肝纤维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