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几大城市正在踊跃地推行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简称社工服务)”。之所以说这是种新模式,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社会得到承认比较晚,中国的社会工作制度发展比较滞后,为此我们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构中,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边研究、边实践、边建制,在这三者中互动中演化发展。如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012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两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其中社会工作示范性服务项目约7千5百万元。以地方政府为例,广州2013年安排用于购买社工服务的财政资金突破3亿,达到2008年的六倍之多。然而,面对这个“大提速”时代下面的社工服务购买,怎样才能让政府“放得了”而使机构“接得住”?本文主要以广州市番禺区为案例研究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通过实地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中国实践“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发展情况,运行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政府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这对以后完善和推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在全国的实践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总结和梳理相关文献,并介绍目前国内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研究的理论依据,最后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背景与运作机制,包括:中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产生背景、基本动机、主要内容、基本购买模式等。第三部分以广州市番禺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购买项目为例,分析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类服务)的现状。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公众等相关主体扮演的角色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社工组织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增长速度,社会公众的参与功能缺失等。解决思路部分针对政府、社工组织、社会公众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