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瑶英译韩少功《〈归去来〉及其他故事》的翻译规范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功(1953-)是“全国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奖项的获得者,也是“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他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韩少功作品的译者张佩瑶(1953-2013)认为,短篇小说《归去来》《蓝盖子》及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生涯的“关键阶段”。本着将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到西方世界的目的,张佩瑶将这四部小说翻译成英文,并集结成《〈归去来〉及其他故事》的单行本,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于1992年出版。该单行本中的小说早已在国内名声大噪,英译本发行后,更是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本文以描述翻译学为指导,以吉迪恩·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对英译本《〈归去来〉及其他故事》进行个案研究。本论文通过对中英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张佩瑶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即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活动受到规范的制约,因此,张佩瑶在翻译的不同阶段受到不同规范的制约。首先,在进行翻译之前,对原文本的选择受到预备规范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译者的教育工作经历、韩少功作品的艺术价值、原文本所处的总体文学环境。其次,译者的整体翻译倾向受到初始规范的制约,译者考虑到译文的接受与传播,采取更倾向于目标语文化的归化策略,异化作为补充性翻译策略。最后,译文的结构和语言材料受到操作规范的制约,译者通过省略、增加、重新切分段落等手段重塑译文结构,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规范,从而增强了可读性。同时,对具体语言材料如称呼、人名、地名、俗语、方言、文化负载词等进行翻译时,译者采用异化、归化及异化归化并用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具可读性的同时,又不失原文本的文化气息。通过描述性方法对英译本《〈归去来〉及其他故事》进行研究之后,可得出如下结论: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张佩瑶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翻译规范的制约,她力图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两极之间进行平衡,让译文尽量保留异质文化元素的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实现将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到西方世界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业务数据画像"技术综合利用了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以及计算机建模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和提取出用于描述审计研究对象的特征指标,并用数据对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将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化,历史文化大遗址的设计与保护也推动着城市发展的进步。本文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访谈、观察记录、发放问卷调查等方法,根据使
许慎文化园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以展示汉代建筑和汉字文化为主要特色。字圣殿采用传统建筑构造手法,仿汉风
针对火箭总装车间产品结构复杂、产品配套方式多样、总装工艺流程复杂、产品总装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构建了适用于火箭总装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MES)。该系统在资源管理、任务调
目的:以磁力代替传统的机械力,结合功能矫治的基本原理,寻求治疗下颌后缩的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颊屏式双阴板磁力矫治器,对以下颌后缩为主要病因的AngleⅡ类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选择远、近潮沟2个不同潮水水淹区域设置样线,对研究区3种建群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perus malacceusis)和蔗
<正>阴暗残忍的魔王索伦VS温暖有趣的霍比特人,比起《魔戒》这种经典设定,黑与白的扭曲、反转可能更为有趣,比如说,翱翔于天际的"光之鹰"其实是黑魔王,而驱魔者是背负着诅咒
未成年人的身心特性决定了,一方面其不成熟状态较容易导致叛逆心理与行为的出现,会给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另一方面,恰是这种身心发育的未成形阶段,又使得未成年犯改造较成年犯更具可塑性。以此为指导,本文聚焦未成年犯改造中面临的主要和特殊法律问题开展研究。围绕上述主题,本文展开分析论证。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如下部分:第一章问题的提出。根据社会调查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
本文针对智能工厂动态扩展和设备动态接入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即插即用解决方案,并指出基于OPC UA的模型构建和配置自动生成服务是支撑该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借助即插即
目的:探讨分析拇指钝性离断再植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确诊拇指钝性离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5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