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在国际上,有关碱土金属原子与卤化物之间的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探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和有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国际上,有关碱土金属原子与卤化物之间的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探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和有关反应机理的探讨。准经典轨线法以分子碰撞理论为基础,通过求解经典哈密顿运动方程来模拟势能面上各反应物的运动过程,从而达到重复实验研究得到的反应结果,并在理论上分析反应机理的目的。由于准经典轨线法简单、直观,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因此该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手段。准经典轨线法是以分子碰撞理论为基础,它通过求解哈密顿运动方程来处理原子核在势能面上的运动过程,以计算轨线方式描述反应体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物理意义明确而且直观的图像。本文基于三中心电子系能量公式即London方程,利用反应的实验结果及其动力学信息构造了反应的London-Eyring-Polanyi-Sato势能面。并应用准经典轨线法研究化学反应Ba+CH3Br和Ba+CHC13这两个体系。通过对轨线的计算,得到这两个体系的振动分布、反应截面及产物的转动取向等有关结果。并分别将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达到在理论层面合理解释和预言实验结果的目的。通过比较发现准经典轨线法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不大,并能够对实验结果及反应机理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和预测。为进一步的实验预言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第一章中,我们通过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巯基丙酸为配体的CdTe量子点的电化学性质,得到了三个电化学氧化过程(Al:0.36 V;A2:0.68V;A3:0.84V),并发现其中第一个电化学过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吸附法是高效捕集分离CO2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中,采用氨基修饰介孔材料为吸附剂
SO42-/MxOy类固体超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较好的热稳定性、环境友好性以及良好的催化性能,因此,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几年,这类固体超强酸的开发与应用
CuO-CeO2催化剂因表现出优良的CO氧化反应活性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很多研究者对其开展了反应机理的研究,并将这种优良的反应活性归因于铜铈两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本
本论文以天然硅藻土、微晶白云母、沸石等细分散状矿物为载体,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了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TiO2/矿物
以商品化硅溶胶为原料,利用堆积硅珠法(PICA)合成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微米级中孔硅胶微球。考察了硅溶胶种类、反应温度、体系pH值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
本论文以择优掺杂的钙钛矿型锰氧化物为基础,在改变A位取代离子(Sr和Ca离子)掺杂比例的同时,采用固相反应法和化学镀法引入单质银进行晶界填隙,从而改变材料内部的结构,并对
采用QCT方法计算了O(3P)+H2反应体系的立体动力学反应。反应均基于由Rogers等人开发的3A’及3A’’态GLDP方法构造的势能面上,计算了部分反应体系的标量性质,如在O(3P)+H2→OH+H
本论文中,采用了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La1+xNa1-xFe1+xMo1-xO6(x=0,0.1,0.2,0.3,0.4,0.5),LaNaFe1+xMo1-xO6(x=0.1,0.2,0.3)和La1+xKxFe1-yCoyMoO6(x=0,y=0.1;x=0
已有研究报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形成的许多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利用Fe部分替代Co、Ni可以降低合金电极的成本和改善合金电极的充放电性能;过渡金属Fe、Co、Ni与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