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纤维桩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构建大面积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纤维桩冠修复后的模型,对模型施加一定的载荷,分析剩余牙体组织、冠方粘接层以及纤维桩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为临床纤维桩冠修复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收集一颗因正畸拔除且符合标准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对其进行CBCT扫描并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将DICOM断层图像数据导入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21.0中,初步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模型。使用Ansys Space Claim 2021R1快速修复模型上的缺陷并消除噪音点,利用Space Claim软件将牙体各部件装配在一起,得到下颌第一前磨牙纤维桩冠修复后的计算机模型。模型根据冠部缺损不同分为八组:对照组(四壁完整)、A组(余留颊舌壁)、B组(余留近远中壁)、C组(余留颊侧与近中壁)、D组(余留舌侧与近中壁)、E组(余留颊侧壁)、F组(余留舌侧壁)、G组(余留近中壁)。对各组模型施加200N静态载荷,加载方式选择面加载,加载面积为2*2 mm~2,加载位置为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舌斜面,加载力方向设置为与牙体长轴成45°。分析牙体内部、纤维桩及粘接层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及峰值。结果:1、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均集中在牙根外表面颊侧颈1/3和中1/3处,且随着牙体组织缺损程度的增加,牙根表面应力集中的区域也逐渐增大。牙体最小等效应力峰值出现在对照组(冠部无缺损),最大等效应力峰值出现在G组(余留近中壁)。保留舌侧壁的组别等效应力峰值较小。2、剩余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牙根外表面舌侧中1/3处。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区域随着应力峰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E组(余留舌侧壁)最大主应力最高,对照组(四壁完整)最大主应力最小。3、粘接剂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于舌侧近边缘处。随着应力峰值的增大,云图中应力集中的区域也逐渐增大,且逐步向着颊侧扩展。G组(余留近中壁)最大主应力最大,对照组(四壁完整)最大主应力最小。保留舌侧壁的组别粘接剂层的最大主应力相对较小。4、纤维桩等效应力均集中在根尖1/3处,并逐渐向冠根方向扩展。对照组(四壁完整)纤维桩等效应力峰值最高,而其余几组等效应力峰值均较小且十分接近。结论:1、保留完整冠部牙体组织可缓解牙体内应力集中,同时可将一部分应力传递至纤维桩,防止牙根折裂。2、当冠部牙体缺损时,舌侧壁的保留可将舌侧受到的拉应力更好地传递至根方牙体组织,从而抵抗侧向力。同时,保留舌侧壁也可减小拉应力在粘结剂上产生的剪切力,防止粘接层被破坏。3、当冠部牙体组织缺损时,牙体内纤维桩抵抗应力的作用会有所减弱。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我国提出的《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立项,这不仅是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立项的首个国际标准提案,也是ISO在核聚变领域立项的首个国际标准提案。该国际标准提案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标准化所联合提出,标志着中核集团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又一重大突破。为此,本刊近日专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中核集团核工业西
期刊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豆苷元(Daidzein,DD)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DD抑制NSCLC的潜在机制,为NSCLC人群的豆类食品膳食指导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1)首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Pharm Mapper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
学位
提出了一种线圈内置式的变模温模具原位感应加热新方法。首先,基于广义的模具“元胞”模型,建立了模拟模具感应加热过程的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随后,为实现模腔表面快速且均匀加热的目标,提出了集试验设计、响应曲面建模和粒子群优化算法于一体的模具感应加热系统多目标优化策略。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可快速获得模具感应加热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优化后模腔表面的加热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分别
期刊
以小型电子管式高频振荡器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在小型钎焊中一机多能的应用问题,使一台设备输出多个频率,具有更宽的适应能力,应用于不同类别的钎具产品开发,以及多品种小批量钎具试生产。通过设计制作感应器,试验确定谐振参数,有效解决了钎具企业在研发阶段对不同类别、不同几何形状的钎具产品开发所需要的装备问题,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期刊
针对铸造行业传统的单电源系统存在功率较小、效率较低,以及对金属棒加热不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LLC谐振系统.主控电路选用TMS320F28335,生成低频SPWM信号和温度闭环等,为处理硬件电路故障选用EMP57079100C5N芯片,在实验室搭建小系统测试算法前,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原理性仿真,最后在工厂内实操测得当工件加热到800℃以上,功率因数可达0.97.初步验证了此新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常压下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对30%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etheretherketone,CFR-PEEK)表面改性后粘接性能的影响及时效性。通过水接触角测试、表面形貌观察以及微拉伸测试等方法,探究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30%CFR-PEEK表面粘接性能影响的时效性。方法:制作56个规格相同,长宽高为3 mm*3 mm*6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