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至40年代“工农立国”之争的现代意义探讨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这次争论的发生,一方面缘于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世界工业化运动发展大趋势的被动反应。就目前来看,此次争论虽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但是,争论中的某些观点依然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以世界历史的观点,从宏观的视角对整个争论事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全面梳理,并对争论的现代启示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对学术界掀起“工农立国”之争内外背景进行分析,系统阐述了当时世界工业化浪潮对中国的影响。再次,对争论中各派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各派知识分子为了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虽然各派争论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涉及的人物观点比较复杂,但是各方的观点却有着一定的共性。最后,对“工农立国”之争的影响和现代启示意义进行探讨。这场争论传播了工业化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国发展出路的探索。总之,在论述现代化建设中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时,各派知识分子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知识分子本身为寻求经济发展而做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各派的交锋仍是在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内的修补,因此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这些派别没有认识到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因此无法实现其理想与抱负。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的农村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中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讨论和实现立国问题。
其他文献
<正>近日,一位名叫李明勇的高校老师引发了网友关注。老师校园里教书,能有啥稀奇的?原来是这位老师的经历让人感叹:16岁时成绩优异,但因家人患病,负债累累而无奈辍学;22岁还
期刊
烈女是传统社会为坚守节操而献身的刚烈女性,反映了传统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晚清而降,西方文明逐渐影响中国,但作为传统礼教的象征,烈女现象仍然存在于近代江南社会,呈现着特
清咸同朝以前,清廷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中央财政体制和军事体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随着清朝正规军队的节节败退,清廷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来镇压起义,同时迫于各种压力,不得
靳云鹏出身农家,因投身小站新建陆军而成为北洋集团一员,从士兵累迁至国务总理,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清末靳云鹏参与新军编练、镇压辛亥起义、推动南北议和等事。民国时期靳云
<正>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42岁的张劲文,将14年黄金人生奉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他参与了大桥前期包括专题统筹在内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项目建设愿景和目标,
现实中,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会受到《保险法》及其自身风险管理条例的约束;另外,保险公司必须提存一定数量的准备金以满足监管规定.鉴于此,本文将保险公司盈余首达最低准备金
传统操作系统核内驱动的I/O结构无法满足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要,核外I/O技术的实现难点是如何将外部中断从核内引向核外,分析了基于信号机制的核外I/O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