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刚进入现代性,就有了现代性的“困扰”。传统、现代、后现代同时在场,中国的现代性是复杂的、矛盾的,充斥着各种张力和冲突:传统集体主义与现代个体主义的矛盾;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个体利益的多元化的矛盾;理性运行机制的规范和个体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矛盾,等等。深受现代性的浸染,教育场域工具理性成主导,人性、意义关切被遮蔽;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本真性存在日渐沉沦。教育场域问题棘手,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身处其中,教师对自我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我是谁”,“教师的真我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教师自我的本体性安全受到挑战,教师遭遇到一系列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教师个体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被抹杀,教师个体性自我缺场;教师群体与非教师群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教师群体性自我矮化;教师陷入被物化、被奴化的人性危机,苦苦挣扎在“人”的边缘,教师精神性自我萎缩。中国现代性语境下,传统教师文化中的教师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圣职者形象,这事实上是对教师的捧杀;教育成盈利性产业,教师公共使命日渐式微;学校工具理性泛滥,教师主体能动性受压制。这些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良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自我认同,造成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笔者试图根据现代性所提供的可能性,找寻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应对策略——扬弃传统教师文化,塑造真实教师形象;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强化教师公共使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呵护教师灵性,等等。通过这些努力,协助教师回归生存的本真性,实现教师自我完整和教师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