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与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从先秦诸子以来的全部中国文化遗传,它事实上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如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也在传统文化的历史流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着一些优根的同时,也滋生和蔓延着诸多陋习和劣根。传统文化的流弊对任何一个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都不能不进行反思与批判,鲁迅自然不会例外。然而,鲁迅的批判却意在拯救,属于革新式的破坏。《故事新编》是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它是历史小说,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这本小说诠释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人现实姿态的认识。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墨家、法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怀疑与批判、继承与创新相并存的,阐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印象和观点,从而体现出鲁迅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心理中的历史积淀和它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即民族性弱点的反省和批判的杰出贡献。鲁迅对传统文化持具体分析态度。他解剖传统文化实际看到的不仅甚至不是文化本身或文化典籍,而是文化与现实中的人。鲁迅不以先验抽象的传统文化阐释人生,而是以自己人生阐释传统文化。《故事新编》有其自身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条件。其创作内因体现了鲁迅的“立人”的主体思想,创作外因是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受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影响,一方面在新环境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隐含着鲁迅作为有现代意识的独立主体的文化重建意识。分析小说,着力从历史、文化、人生几个方面体现小说的特有文化价值。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立足点,就是他对历史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感受,试图解构历史与文化,解读自我与人生。鲁迅创作《故事新编》,就是希望在外来文化挑拨起文化主体重构的意图时,解构本土传统文化,促进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其他文献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
北山柳园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析结果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代为423±8 Ma辉铜山
德兴斑岩铜矿区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铜厂、富家钨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铜厂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锆石15个分析
慢板游场是一个流传于河南南阳地区的优秀传统唢呐曲牌。其结构属于固定板数变奏曲式,调性运用民族七声徵调式,演奏形式与民风民俗紧密融合,乐队配置简单精炼,旋律舒畅悠扬,
园林绿地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绿地在降温增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北京市万芳亭公园林下广场、无林广场和草坪作为研究对象,对三者调节城市小气候的效应进行了
位于中祁连中东段的董家庄花岗岩体和新店花岗岩体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对其中的锆石所做LA-ICP MS定年表明,董家庄岩体和新店岩体的侵位年龄均为古生代。两个岩体均表现出强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是高校入学考查学生能力和选拔学生的重要素材。在重温经典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归纳了孟德尔分离比出现的若干前提条件;通过对典型习题
通过矿坑和地表勘察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初步阐述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匹配关系。与矿有关的断裂梳理成海西期陆缘同生断裂,印支期褶皱断裂和燕山晚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
低电导率流体一般是指电导率低于10uS/cm的流体,包括油类、石油制品、气体及大多数有机物,这一类流体的测量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基于电磁学原理的低电导率流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