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显示:科技创新的过程也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因而,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说,研发的投入都逐渐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早在2005年,我国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并着力于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研发投入作用的日益凸显,特别是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一方面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年度研究和开发支出的金额,使得研发支出的数据有据可查;另一方面,对研发支出实行“有条件的资本化”,提高了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深入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重视研发活动的投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还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早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本文基于股权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等相关的理论,运用多元回归以及分层回归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在详细回顾了前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中同时披露了研发费用和高管持股比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的调节效应,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高管持股能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支出,但是,高管持股比例过低时,这种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当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比例超过0.1%时,高管持股才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2)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不同的行业研发投入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更为显著。(3)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高管持股能够强化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总体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详细阐述了高管持股与研发支出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分类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文献;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研究样本,并进行变量定义;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展望,归纳总结了前四章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的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性的同时,打破传统的研究思路,考虑了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将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内进行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选取的研究样本是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的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增加研发投入提供了最新的经验证据。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文章尚存在一些不足:新准则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方式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支出数据的准确性,此外,本文仅考虑了研发资金投入,未来研究中可以从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个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其他文献
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逐步向实践创新型方向发展,为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应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进行全面优化,合理设置课程,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制浆化学课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策略来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职人员接受相关教育的主要途径,以此有效提高在职
本文介绍了井控装置检修的主要内容和性能指标要求,通过检修性能要求和基本作业流程分析,针对井控装置试压检测关键环节,提出了井控装置检修试压测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基本控
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显得尤其重要,而乡村教育的关键又在于乡村青年教师.作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发现,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性别、学科、学历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待遇低
2019年,我国炼油总数持续增长,炼化厂设备安装安全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基于此,本文提出炼化厂设备安装现存问题以及深度探讨其解决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成为生产力的关键性要素,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而校园招聘是企业建立人才储备、构建人才梯队,展示企业形象,塑造雇主品牌的良好时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