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鼠葡萄球菌属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是人类一个重要的病原,主要引起人类的心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尿道感染、盆腔炎症以及手术中的伤口感染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松鼠葡萄球菌引起动物疾病的报道。河北某猪场爆发仔猪渗出性皮炎,在其中一例渗出性皮炎病例的心包液中分离到了一株葡萄球菌。通过生化鉴定和分子水平上的ITS-PCR鉴定,此菌株是松鼠葡萄球菌,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脱皮毒素我们发现基因组上含有脱皮毒素C基因,通过RT-PCR也扩增到了脱皮毒素C,证明其发生了转录。通过口服饲喂和肌肉注射1×10<10>CFU分离菌株对新生仔猪进行攻毒,成功复制了仔猪渗出性皮炎,这一点说明动物口服病原可能是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从攻毒实验仔猪的心包液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经生化鉴定和ITS-PCR证实也是松鼠葡萄球菌,并检测到了脱皮毒素C,这一切都验证了分离菌株确实是此次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根据CLSI推荐的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确定了敏感的抗菌药物,并且通过消毒定量实验找出了此分离菌株的敏感消毒药物及其工作浓度,为疾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当用大于1×10<8>CFU的分离菌株对小鼠进行攻毒,小鼠在24小时以内全部死亡;用低剂量5×10<7>CFU对小鼠攻毒,并分别对攻毒后第1,2,3天的小鼠脏器进行细菌计数发现小鼠脏器第1天的细菌数量最多;此外用1×10<10>CFU肌肉注射对新生仔猪攻毒,仔猪在12小时内全部死亡,而且没有出现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得出分离菌株对小鼠和新生仔猪具致死性的,且引起动物快速死亡的原因是分离菌株引起的败血症。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教师应慎重考虑数学活动中的材料选择,并激发幼儿与物质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积极去发现、去寻找、去探索数学奥妙的愿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都提出幼儿园数学活动选择材料应该生活化的观点。    一、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活动冲突,引导幼儿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