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l基因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质化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难治性致盲眼病。其纤维疤痕化病理过程呈“瀑布式”发展,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al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PVR启动和发展的关键,但调控EMT的机制尚不清楚。Snail基因是调控一些肿瘤及纤维化疾病过程中EMT的关键因素。PVR以细胞失控性大量增殖为特征,类似肿瘤和纤维化病理过程,然而,Snail基因是否在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尚未明确。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PVR病理过程中Snail基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PVR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VR奠定基础。  方法  1.调查正常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内源性Snail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ARPD19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素的表达,并关联ARPE-19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形态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通过RT-PCR、WB和免疫荧光技术获得.ARPE-19细胞中内源性Snail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和规律。  2.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体外模型建立。10ng/ml TGF-β1分别处理ARPE-19细胞6h,12h,24h,48h和72h,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Real time-PCR和WB技术调查TGF-β1诱导后ARPE-19细胞中Snail基因及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素和闭锁小带1,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维粘连蛋白和α-肌动蛋白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调查Snail、上皮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及变化。最终从细胞形态学方面和分子学水平得到RPE-间充质细胞转换的证据。  3.RNAi沉默Snail基因,反向验证Snail基因调控RPE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换。采用携带Snail基因短发夹结构转录单位的质粒pSuper-Smil-ShRNA转染ARPE-19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nail-ShRNA的ARPE-19细胞(空载质粒pSuper-control转染作为阴性对照),再应用10ng/ml TGF-β1处理稳定转染的ARPE-19细胞48h,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nail基因沉默效果,Real time-PCR和WB技术检测Snail基因沉默后上皮、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相差显微镜观察ARPE-19细胞形态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估Snail沉默对ARPE-19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4.PVR增生膜临床样本研究。收集1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D级PVR患者的视网膜前膜临床样本,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调查Snail基因在PVR患者视网膜前膜临床样本中的分布情况,应用WB技术验证Snail基因在PVR患者的视网膜前膜样本中的表达。  结果  1.ARPE-19细胞形态呈典型的鹅卵石样上皮细胞形态,单层生长,排列规则;RT-PCR和wB技术从分子水平证实ARPE-19细胞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此外,RT-PCR和WB结果显示ARPE-19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少量内源性Snail基因;免疫荧光证实Snail蛋白分布于ARPE-19细胞胞浆,胞核内无任何表达。  2.10ng/ml TGF-β1处理ARPE-19细胞成功建立了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体外模型。首先,随着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ARPE-19细胞形态逐渐由鹅卵石样转变为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其次,Real time-PCR结果显示Sn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早在TGF-β1作用6h后即明显增加,48h达到高峰,表达量是Oh的9.84倍,持续至72h。同时,Real time-PCR结果证实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维粘连蛋白和α-肌动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均随着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其表达增加与Snail mRNA的表达上调一致;而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素和闭锁小带1的表达则逐渐减少,其表达减少与Smil mRNA的表达趋势明显相反。WB从蛋白水平证实了以上Snail和上皮、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ARPE-19细胞中E-钙粘素和闭锁小带1表达于细胞膜,纤粘连蛋白和α-肌动蛋白在胞浆中有很少量的表达。经TGF-β1处理不同时间后,E-钙粘素和闭锁小带1的表达逐渐减弱,至72h表达基本消失,而纤维粘连蛋白和α-肌动蛋白则在胞浆和细胞间大量沉积。外源性刺激条件下,转录因子只有在细胞核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调查了TGF-β1作用下Snail转录因子在ARPE-19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TGF-β1处理48h后Snail蛋白大量表达于ARPE-19细胞的细胞核中,而未经TGF-β1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中仅有极少量Snail蛋白表达于细胞浆,胞核中未见任何表达。  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稳定转染pSuper-Snail-shRNA的ARPE-19细胞经TGF-β1处理48h后细胞核内无Snail蛋白表达,而转染空载质粒的对照细胞中Snail蛋白明显表达于细胞核。Real time-PCR和WB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pSuper-Snail-shRNA转染组中Snail基因、纤维粘连蛋白和α-肌动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E-钙粘素和闭锁小带1的表达明显上调。另外,与转染pSuper-control的ARPE-19细胞相比,pSuper-Snail-shRNA组细胞表现为近似上皮细胞样形态。Tram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pSuper-conlrol组细胞相比,TGF-β1明显增强pSuper-control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与TGF-β1处理的pSuper-control组细胞相比,TGF-β1处理过的pSuper-Snail-shRNA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nail转录因子在PVR患者视网膜前膜临床样本中阳性表达,并且分布于细胞核中。WB证实了Snail转录因子在视网膜前膜样本中的表达。  结论  1.首次报道ARPE-19细胞表达内源性Snail基因;Snail转录因子分布于ARPE-19细胞的胞浆中,细胞核中无表达。  2.采用TGF-β1处理ARPE-19细胞成功建立了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体外模型。  3.TGF-β1上调ARPE-19细胞中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TGF-β1处理能够激活Snail蛋白使其转移至细胞核发挥功能。  4.携带Snail基因短发夹结构转录单位的质粒pSuper-Snail-ShRNA有效沉默Snail基因后可逆转TGF-β1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而且影响ARPE-1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5.在PVR患者视网膜前膜临床样本中Snail基因高表达,其表达部位与in vitro实验一致,位于细胞核。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随机数字表
目的:对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93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采用CT及MRI技
目的:探讨枕部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枕部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通过实施脑膜瘤切除术、预防术后并发症、抗炎等措施控制疾病,有效控制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IPMN)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15例中,腺瘤9例,交界性肿瘤2例,
目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4例,是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其中32例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院治疗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
目的: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9月~2019.5时期中在我院进行体验的健康人员以及心血管疾病检查人员,将健康人员记作参照组,心血管疾病检
目的:探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皮肤创面愈合及血运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60例烧伤整形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内容,分为常规
目的:探讨HC2-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80例具有宫颈病变的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在780例宫颈病变标本中HC2-HPV阴性标本为527例,HC2-HPV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