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行PPCI且有完整发病一年后超声心动图资料的STEMI患者,采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发病时临床情况、冠脉病变及术前梗死区血流灌注情况、冠脉介入操作及术中用药、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住院期间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将所有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的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与患者发病一年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各因素对患者发病一年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1.筛选出具备完整住院期间、发病一年后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指标的患者共116例,将发病一年后的LVEDV较住院期间LVEDV增加的比例≥20%定义为左室重构。根据发病一年后是否有左室重构分为两组,无左室重构组(n=90)和左室重构组(n=26)。左室重构组患者吸烟率明显大于无左室重构组患者吸烟率(73.1%比51.1%,P=0.047),吸烟与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相关(r=0.185,P=0.047);左室重构组患者静脉血甘油三酯水平[1.7(1.2,3.0)mmol/L比1.4(0.9,1.7)mmol/L,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0±0.8mmol/L比2.6±0.8mmol/L,P=0.035)明显高于无左室重构组,甘油三酯水平(r=0.210,P=0.0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r=0.196,P=0.035)与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正相关。左室重构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高于无左室重构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236.0(76.8,300.0)u/L比84.0(26.1,245.2)u/L,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与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正相关(r=0.222,P=0.017)。多因素分析中吸烟(OR:3.275,95%CI:1.101-9.738,P=0.03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357,95%CI:1.293-4.297,P=0.005)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升高(OR:1.005,95%CI:1.001-1.009,P=0.023)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共纳入185例患者,将发病一年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定义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下简称收缩功能正常)(n=143)、LVEF≤50%定义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以下简称收缩功能减低)(n=42)。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年龄[(66±12)岁比(60±11)岁,P=0.003],年龄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正相关(r=0.229,P<0.001)。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8(5.4,12.6)mmol/L比6.2(5.2,8.3)mmol/L,P=0.037],空腹血糖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正相关(r=0.173,P=0.018)。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入院收缩压明显低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收缩压[120(103,130)mm Hg比(130(110,140)mm Hg,P=0.022],入院收缩压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负相关(r=-0.181,P=0.013)。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总缺血时间明显大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总缺血时间[240(120,360)min比132(60,271)min,P=0.013],总缺血时间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正相关(r=0.191,P<0.001)。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30.5%比16.5%,P=0.024),入院时合并心衰患者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心衰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37.8%比17.9%,P=0.006),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61.9%比20.7%,P<0.001)、住院期间室壁运动评分[1.4(1.1,1.7)比1.1(1.0,1.3),P<0.001]明显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住院期间室壁运动评分。收缩功能减低组患者应用醛固酮受体抑制剂的比例明显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患者的应用比例(59.5%比17.5%,P<0.001)。总缺血时间(r=0.191,P<0.001)、住院期间室壁运动评分(r=0.376,P<0.001)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正相关,前壁心肌梗死(r=0.170,P=0.020)、合并心衰(r=0.198,P<0.001)、住院期间收缩功能减低(r=0.376,P<0.001)与发病一年后收缩功能减低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入院低收缩压(OR:1.034,95%CI:0.961-1.134,P=0.024)、总缺血时间长(OR:1.003,95%CI:1.000-1.005,P=0.048)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出现收缩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3.筛选出具备完整住院期间及发病一年后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患者共有114例,根据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定义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以下简称舒张功能正常组)(n=89)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以下简称舒张功能不全组)(n=25)。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年龄[(71±9)岁比(59±11)岁,P<0.001]、女性占比(44.0%比19.1%,P=0.011)、空腹血糖[8.3(5.7,12.7)mmol/L比6.0(5.2,8.2)mmol/L,P=0.037]明显大于舒张功能不全组,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舒张功能正常组吸烟率(28.0%比59.6%,P=0.005)。年龄(r=0.414,P<0.001)、空腹血糖(r=0.196,P=0.036)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正相关,女性(r=0.239,P=0.010)、吸烟(r=-0.261,P=0.005)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舒张功能不全组总缺血时间明显大于舒张功能正常组患者总缺血时间[240(155,345)min比120(60,180)min,P<0.001],总缺血时间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正相关(r=0.329,P<0.001)。入院时合并心衰患者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心衰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36.7%比17.7%,P=0.023)。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患者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无慢血流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47.6%比16.1%,P=0.003)。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44.0%比15.7%,P=0.003)、住院期间室壁运动评分[1.4(1.1,1.7)比1.1(1.0,1.3),P<0.001]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LVEF明显低于舒张功能正常组住院期间LVEF[49.0(42.5,56.1)%比58.0(50.2,62.0)%,P<0.001]。入院时合并心衰(r=0.213,P<0.001)、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r=0.295,P=0.001)、住院期间舒张功能不全(r=0.283,P<0.001)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住院期间LVEF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负相关(r=-0.352,P<0.001)、住院期间室壁运动评分与发病一年后舒张功能不全正相关(r=0.350,P<0.001)。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应用醛固酮受体抑制剂的比例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患者的应用比例(44.0%比16.9%,P=0.004)。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大(OR:1.123,95%CI:1.048-1.204,P=0.001)、总缺血时间长(OR:1.006,95%CI:1.001-1.011,P=0.022)以及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OR:5.727,95%CI:1.243-26.392,P=0.025)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吸烟、血脂异常、心肌损伤严重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2.入院低SBP、心肌缺血时间长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龄、心肌缺血时间长、微循环灌注不良是行PPCI的STEMI患者发病一年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常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导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本研究拟对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病灶形态与ND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连续收集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ND,将纳入患者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明确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预测预后并可能为疾病修饰治疗提供可探究方向,目前尚无中国大陆北方地区PD患者的标准化死亡率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数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前瞻性收集的基线特征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PD患者的生存率,并首次计算了中国大陆北方地区PD患者的SMR以探讨P
学位
目的:以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isolated 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s,i AVS)为表现的急性小脑梗死(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ACI)患者误诊较多。本研究旨在观察并分析以i AVS为表现的ACI患者病因和病灶形态及分布,进一步提高对这一部分患者的认识。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4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
学位
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由于供应脑白质及脑灰质深部结构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受到各种病因影响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疾病。CSV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核磁共振总负荷评分可以从整体评估其严重程度。近些年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或血
学位
背景和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减少(<100×10~9/L),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最常见部位是皮肤和粘膜,血小板严重低下会出现重要脏器出血或颅内出血而致死,因此血小板计数<30×10~9/L或者有活动性出血表现时应给予治疗。目前ITP的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糖皮质
学位
本文对高压电机H级绝缘系统进行研究,检测了H级绝缘结构所采用的电磁线、少胶粉云母带、绝缘浸渍树脂的各项基本性能。制造了线圈试样,并对线圈试样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电老化试验和电热老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绝缘结构线圈试样在击穿电压及介质损耗因数方面的电气性能优异,该线圈试样能够满足H级10 kV高压电机的相关技术要求。
期刊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影响AF的发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也是其中之一,同时HF又是AF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所以经常共存,研究表明合并HF的AF患者往往预后不良,而AF患者出现新发HF的因素尚不清楚。既往多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但随着机器学习技术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波电轴、P波时限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在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连续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2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进一步将这86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37例
学位
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在常规体检中应用高分辨率超声逐渐增多,人们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并不低,但其恶性较少,仅为7%~15%。出于人们对肿瘤的担忧,因此需要对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性质做出诊断。超声是甲状腺检查最常用的手段,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的提出,对超声特征进行规范,TI-RADS对结
学位
目的:对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研究,评价近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21年6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患者(n=60例)及行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的患者(n=6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B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