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外逃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环境的稳定情况,它不仅反映了资本与国家的关系,还反映着资本与经济、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不断丰富,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趋势不断增强,资本外逃对基本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威胁。根据卡丁顿(1986)、米基卡尔森(1991)、帕斯托(1990)等人对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选取,同时考虑获得数据的可行性,本文经过筛选采用:经济增长率、利差水平、汇率高估情况、财政赤字情况、通货膨胀率、外债状况、外汇储备状况、金融深化程度、贸易规模、外商直接投资、税收差别待遇、政治金融风险这些因素等变量作为可能影响资本外逃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找出其中对我国资本外逃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以及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金融深化与资本外逃规模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外汇高估水平和资本外逃规模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差水平、财政赤字在全要素模型中与资本外逃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债状况和资本外逃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外汇储备、政治金融风险和资本外逃在模型3中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差别税收待遇在模型1和模型3中与资本外逃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文从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