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出结构在未来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各等级破坏的概率;结构余震承载力估计则可以预测在主震后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结构在余震中的表现;二者结合可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出结构在未来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各等级破坏的概率;结构余震承载力估计则可以预测在主震后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结构在余震中的表现;二者结合可以更为全面、真实地反应一栋结构的抗震性能。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在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和余震承载力估计中都要用到的有效工具,但IDA分析过程计算工况多、计算量巨大、耗时过长,计算效率低。响应面方法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构造近似的模型来建立不同的目标、约束和设计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这一方法可以被应用到IDA分析过程中,大大降低IDA分析的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本文研究如何在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和余震承载力估计中使用响应面模型,在准确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计算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一栋在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中发生损伤的真实结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教学楼)为典型结构,研究该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的响应面模型建立方法。(2)考虑材料强度和地震动的随机性,采用OpenSees计算龙泉中学教学楼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建立材料强度、地震动强度、结构地震反应间的响应面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得到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3)基于上述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数据,建立材料强度、主震地震动强度、结构主震后损伤间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结构主震损伤;采用OpenSees计算龙泉中学教学楼在主余震序列下的反应,建立主震强度、余震强度、结构余震反应间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结构余震响应;结合结构主震损伤和余震响应计算数据,建立结构主震后损伤指数与余震承载力间的关系,预测结构余震承载力。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因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在建筑结构工程,尤其是住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亦做了许多关于异形柱结构构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温度对饱和土体的热固结特性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它可以广泛运用在石油的开采、路面结构的安全评价、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评价、承受日温差或季节
基于结构分析的桥梁承载能力分析方法,由于其可被接受的结果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之一。桥梁的承载能力由于受到公路交通量的快速增加、车辆载重的
近年来,建筑火灾事故频发,并常引起倒塌事故和煤气爆炸事故,对建筑结构同时造成高温和动态冲击荷载作用。另外,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汽车炸弹等爆炸或者化工厂的爆炸作用也可能使结构同时遭受高温和动态效应荷载作用,导致建筑结构局部损坏、坍塌,甚至整体倒塌。本文运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和特制的高温试验炉进行了高温下混凝土的抗冲击试验,
结构振动控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其中以基础隔震技术的理论最为成熟。摩擦滑移隔震技术作为其中常见的一种,在远震场地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但是近断层地震明显的长周期速
随着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提升,近几十年来,对于结构主体抗震性能的研究不断成熟和发展,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对于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及抗震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水平要求,已经从地震发生后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发展到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的转变。本论文正是通过研
作为水下隧道的一种,沉管隧道以其独有的优越性,正在世界各大都市、沿海地区被广泛采用,用来联系城市交通。沉管隧道的显著特点是隧道完工后作用在地基上的附加荷载较轻,一般基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目的是将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破坏状态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员安全。因此,如何准确的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具有重要
钢管具有良好的截面特性,钢管结构因其承载性能高、造型美观、外型简洁、流畅、节点形式简单、施工简单、节省材料等诸多优越性在现代建筑尤其是大跨度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