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他族面孔,人们对本族不同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这被称为―面孔种族效应‖。研究发现面孔种族效应起源于婴儿期,并受到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不对称的视觉经验的影响,表现出类似语言知觉发展的知觉窄化现象。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运用主试控制的习惯化新异偏好程序,通过两个实验,探索6-9个月婴儿在面孔种族识别中的眼动扫描发展。本研究考察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的扫描差异对面孔种族识别是否具有功能性意义?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验证以往的研究,婴儿对面孔的扫描是否存在种族差异,并且在本族亚洲与不同他族(高加索和非洲)面孔进行比较时,差异是否一致?(2)婴儿对面孔特征的扫描与其识别绩效是否有关,这一相关是否为本族特有的?结果发现:在行为结果中,本研究发现:婴儿在对面孔进行熟悉之后,表现出对本族亚洲面孔和他族非洲面孔注视兴趣的减少,并且婴儿仅能识别出本族内不同面孔,表现出面孔种族效应。在眼动扫描结果中,本研究发现:1)婴儿对本族面孔鼻子区域的注视显著不同于他族面孔,并且在与不同他族面孔进行比较时,存在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在本族亚洲和他族高加索面孔的比较中,婴儿对本族亚洲面孔鼻子区域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高加索面孔,且不存在年龄的发展变化;而在与他族非洲面孔的比较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对本族面孔鼻子区域的注视保持稳定,对他族非洲面孔鼻子区域的注视显著下降。2)从熟悉阶段的动态面孔到识别阶段的静态面孔,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区域的注视时间比例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相关显著。3)婴儿对面孔的扫描加工与其面孔识别绩效有关,并且存在种族差异:婴儿在识别阶段对本族亚洲新旧面孔鼻子区域的注视时间之差与其识别绩效相关,而他族(高加索和非洲面孔)均不存在这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