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孝文化是解决社会中的价值失序和道德失范问题,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范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其作为一种道德软约束,依靠道德规范影响并引导个体的观念和行为。与法律、规章制度等硬约束相较,慈孝文化的软约束对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深远。慈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着促进家庭和谐、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由于缺乏对慈孝文化去芜存精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慈孝文化受到冲击,甚至出现断裂。在当今,传承中华文脉,建设和谐家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都需要慈孝文化。对此,实施慈孝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重庆围绕慈孝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富有自身特色,还有许多值得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重庆在慈孝文化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境。为进一步理清和解决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我们对重庆慈孝文化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以下行文结构。 绪论部分,解读了研究重庆慈孝文化建设的可行性。主要阐释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研究慈孝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系统分析了慈孝文化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从协调代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民族凝聚力等维度,探讨了进行慈孝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第二、三部分,分别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慈孝文化建设实践展开实证分析。其中,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围绕推动慈孝文化的发展,先后采取了兴建慈孝硬件设施、创造文化艺术作品、推进慈孝文化进社区、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成效显著。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作为非政府组织,主要从关爱留守儿童、帮扶老年困难群体、组织以“慈孝”为主题的教育宣传等方面着手,传承慈孝文化。 第四部分,提炼了重庆在慈孝文化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指出其面临的困境,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重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业已形成了营造“上敬长辈、下抚儿女”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的邻里与人际关系、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并重、内部建设与对外宣传两手抓等经验。同时,重庆也面临着慈孝文化历史传承呈现断裂趋势、慈孝风气较为淡薄、慈孝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建设主体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家庭慈孝文化承接缺失等困境。其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的变革、社会传播的缺乏、政府重视力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内生力较弱和家庭结构的调整等因素。 第五部分,给出加强重庆慈孝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即整合重庆慈孝文化资源、打造慈孝文化建设实体、提升慈孝文化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等。 结语部分,归纳和整理本研究的结论、指出文章的不足并展望未来。我们发现,将慈孝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支撑,是切实可行的。这不仅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还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在未来,还要持续跟踪研究慈孝文化与社会治理问题,关注新情况,提出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