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特权与主权平等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的深化改变了各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也加速了大国的崛起。在这种国际法背景下,国际法已有的大国特权与现有的大国特权分配状况遭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同时在现阶段论证大国特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大国特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必然离不开对主权平等原则的探讨与分析。国家间的主权平等在形式上是否已然达到平等的状态,或者达至形式平等状态下的主权平等在实质上又受到哪些挑战?在这些疑问的引导下,从论述大国特权与主权平等原则冲突的角度出发,分析冲突产生的本质原因并找到破解此种冲突的协调方法。同时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在国际法的浪潮中又该如何平衡国际法与国内法,这也是本文在最后一章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得出的中国态度和中国立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关于国家主权原则、大国特权及两者的冲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大国特权与主权平等原则的冲突。第二章顺势对冲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权力特性、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三种层面出发,系统而概括地阐述了两者冲突产生的原因。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延续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分析了前述冲突的协调机制。采用历史论证的研究方法,利用新兴大国发挥弱化大国特权的实践分析协调冲突的方法;从内因出发,在主权平等的最低限度内发挥大国特权的优势地位;从外部因素上,在现行国际法中建立非国家行为体干预机制,从第三方监督的角度协调冲突;最后,强调大国特权与大国责任的统一,在大国权力内部对大国权力进行规制。第四章从中国的国家实践出发,结合中国国家主权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提出并重申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新的国家主权观,最后用中国的国家实践又反过来论证了前述的中国态度与中国立场。全球化时代下,表面上看国家主权看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实质上国家主权观念仍在增强。大国特权作为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性安排,一方面是对国家主权形式平等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与国家主权平等的实现形成了冲突。然而,现阶段如何实现大国特权时代背景下特权与主权平等的协调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双重身份也必然不能在这种冲突下独善其身,因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表明中国态度、坚定中国立场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都共同关注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对人的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以其深湛的睿智和超凡的胆略,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毛泽东思想外交理论,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方言传统吟诵调与古诗文格律、音乐韵律密切相关,值得研究。以湘方言吟诵调为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分析古诗文平仄规律与方言吟诵调节奏之间的关系,可揭示汉语方言传统吟诵调
国内研究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然而,针对研究生职业决策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择业问题也逐渐成
自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研究生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实现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硕士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直接对毕业生的就业负责,其中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
近年来,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不断加强的环境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改革。但总的来讲,改革还只是局部的调整和完善,预算的传统模式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理论学习的不同需求,使得“整齐划一”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各个
伴随着我国科研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学技术研究越来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意识、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公安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安组织结构不合理、政社不分、条块关系不顺、警力配备不科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