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已经明确炎症不但参与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且还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促进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巨噬细胞作为斑块中的主要炎症细胞,其增殖和凋亡对斑块的发展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作用中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机理以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稳定斑块的分子机制。 方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模型,以氟伐他汀及安慰剂治疗,取腹主动脉,观察其斑块变化,计数斑块中巨噬细胞数量,TUNEL染色计算巨噬细胞凋亡率及SP法测巨噬细胞中bcl-2阳性表达率。
其他文献
Melittin 是从蜂毒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外周致痛作用的多肽。为了了解其对痛觉中枢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我们在117个大鼠脊髓后角胶状质 (substantia gelatinosa, SG) 细胞上进行了全细胞式膜片钳记录。结果发现: 当固定电位为-70 mV时,在所记录的64 个SG 细胞中,灌流melittin (1 ?M), 51个SG 细胞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spontane
学位
目的:探讨5-HT3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PP模型,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PP小鼠自然戒断时边缘系统NO含量和NOS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的含量;通过Morris水迷宫任务检测CPP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吗啡(1-5 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学位
为了寻找优良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本课题依据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在保留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延长碳链,引入各种不同的侧链及杂环,共设计并合成了十一个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都经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部分化合物经IR确证,并参照Born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凝集实验。初步的体外抗血小板凝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对ADP引
学位
目的 观察维生素E、C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大鼠睾丸纤维化的防治效果,以探索防治睾丸纤维化发生的理想药物。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睾丸炎症组,预防炎症组;高、中、低剂量预防睾丸纤维化组和睾丸纤维化模型组。采用王涛等建立的大鼠睾丸纤维化模型的方法略加改进。检测大鼠体重、睾丸重量、睾丸长度、曲细精管直径、精子计数、精子畸形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睾丸间质及曲细精管生精细胞的变化。结果
学位
本课题组以抗肿瘤药替加氟为模型药,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本文选择不同极性、不同分子量、不同溶解性、不同纯度的天然植物药:水飞蓟素、齐墩果酸、肉苁蓉总苷为模型药,进一步考察这一制备方法的适用范围,初步探讨不同性质药物对形成脂质体的影响规律。 首先,采用单因素设计,考察适宜的溶剂、磷脂的用量和附加剂设计出各药处方;其次对前体脂质体水合后的一系列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以考察前体脂质体是
学位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的方法学,为研究异丙酚的药代-药效动力学提供科学的分析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靶血浆药物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差值,评价TCI系统性能。方法: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液提取血浆中的异丙酚,麝香草酚为内标物。气相色谱(GC)的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高
学位
目的:为改善脂质体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研制了替加氟前体脂质体这种新型靶向制剂,其制备工艺简单,可为前体脂质体的商业化奠定基础。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该剂型在Wistar大鼠不同组织和血浆中的分布研究,以替加氟片剂为对照药,结合相关药动学数据和靶向性参数,评价替加氟前体脂质体的组织靶向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外标定量方法,测定大鼠经口给予替加氟前体脂质体(PL-FT207) 和替加氟片剂混悬...
学位
药物浴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药物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释放度试验是控制药品质量及制剂研究的重要手段。测定药物释放度的仪器和方法除另有规定外,与溶出度测定法相同。各国药典收载溶出度/释放度试验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测定方法不断改进。试验仪器和测定方法由手工取样分析逐步发展为机械手取样或蠕动泵取样
学位
目的:药物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或半国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美国药典从1970年开始收载了溶出度检查项,我国198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由于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制剂质量和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指标,30年来,各国药典收载溶出度试验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测定方法不断改进。药物溶出度试验的仪器和测定方法由手工取样分析逐步发展为机械手取样或蠕动泵取样分析,上世纪90年代出现
学位
目的:随着光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药物溶出度试验开始向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但是溶出度试验体系中复合成分的相互干扰,对在线过程分析造成困难,如何消除干扰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方向之一。复方药物制剂的溶出度试验,通常采用定时取样,HPLC分离分析的办法解决。不仅不能在线分析,并且取样的位置、速度及取样量都可能增加误差。本课题探索建立数学分离模型,编写计算机专用软件,与光纤化学过程传感仪结合,实现多组分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