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躯感网的心电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其诊断方法是对心血管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心电信号监测方法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在传统的心电信号监测方法中,静态心电图监测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通常只有在患者发病时才能够准确监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于这种监测的局限性,近些年出现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期对心电信号进行监控的方法。然而,传统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不能排除患者身体运动状况和环境因素对心电信号检测的影响,容易造成信号的失真。因此,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躯感网的心电信号处理方法,将人体运动的三轴加速度引入到信号的监测算法中,最终实现了对心电信号与运动噪声的精确分离,以及对心电信号的精确检测。本文将躯感网技术引入到心电信号处理方法中,设计基于情景感知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病人的运动加速度判断病人的运动状况,最后根据不同的运动状况设计相匹配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对于静止情况,本文采用基于滤波阈值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该算法分别设计60Hz陷波器和中值滤波曲线拟合方法,来消除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然后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阈值法对R波峰值点进行检测,并利用局部极大值和时间窗口法对Q波、S波、P波以及T波进行检测,最后,本文通过利用MIT-BIH数据库的数据对各部分算法进行验证,并采用实际采集病人静止时的心电信号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能够准确检测出病人静止时的心电信号特征点。对于运动情况,本文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首先设计小波变换的方法来消除肌电干扰、工频干扰以及基线漂移,接着设计小波变换的方法来检测R波峰值点,然后设计局部极大值、时间窗口以及小波变换法对Q波、S波、P波以及T波进行检测。最后同样通过采用MIT-BIH数据库的数据对各部分算法进行验证,并采用实际采集病人运动时的心电信号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能够准确检测出病人运动时的心电信号特征点。基于本文提出的上述方法,最终实现了对心电信号与运动噪声的精确分离以及对心电信号的精确检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压源型逆变器作为一种干净、稳定的电源,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主电路拓扑相同的情况下,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来为了提高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形质量,广大学者迫切需要提出更为先进的控制方法。滑模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在参数不确定的情况下获得稳定性与鲁棒性,且相比于其他非
本文在充分肯定我国科学传播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科学传播现在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渠道”“业态”等六个方面的“不到位”问题,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风力发电清洁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风电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风力发电技术中,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深入研究风电机组并网对电网的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本文以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勇去世之后,新华社同事、前同事,其他媒体人和社会大众对其的纪念文章为分析文本展开话语分析,认为纪念话语表现出了集体回忆,必须对有品质、有品位的
目的 分析高血压心肌重构与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V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心肌重构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 均行心电图检查, 将心电图上PTFV1值≤ -40 m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线法 ,并结合优化技术来评价涡旋型线轮廓度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 .该方法优点在于在涡旋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过程中能自动实现加工基准与测量基准的适应性调
工程建设本身也是一个探索和验证的过程,是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碰撞、结合的产物.对于社会的思考、对于建筑功能的理解、对于建筑场所的深入分析等,使得这个建筑是属于一个特
期刊
网络玄幻小说影视改编的难度较大.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多种媒介形式“共同创造”故事的方案,或可突破当前玄幻IP改编的困局.
本文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双组件模型”,构建了“影响因素—印象动机—印象构建”的分析框架,从影响印象管理动机的因素出发,分析了负面舆论冲击下相关组织的防御性印象管理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培养高水平设计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设计比赛、设计项目引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论述,意在说明“项目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