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由度轨道检测平台设计与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铁路飞速发展,铁路轨道的日常检测要求日益严格。目前,国内轨道日常巡检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利用机械式量具进行手工测量。这种传统人工测量手段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检测速度慢、测量精度低,而且无法对轨道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已经很难满足铁路高速、高密度的行车检测需求。高效、快速的日常自动化检测系统是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和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研制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铁路轨道日常检测设备是铁路轨道检测的当务之急。我国铁路研究机构相继研制了多个铁路轨道检测系统,但都属于大型轨道检测设备。大型轨道检测车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很高,主要应用于轨道线路铺设检测验收和轨道季度大型检测,不便于铁路施工者使用和日常线路检测,难以适应频繁的日常检测需求。本文重点研究轻便型三自由度轨道检测平台。串联结构具有工作空间大、结构简单、设计复杂程度低、运动控制简单等优点。本文设计的具有两个移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的三自由度串联检测平台,能够较好地满足非接触式测量装置的空间位置检测要求,同时能够适应当前繁复的日常检测需求。本文根据三自由度串联型机构特点设计了一种轻便型轨道日常检测平台。根据非接触光学检测装置的检测特性,运用D-H空间坐标变换法,完成平台结构空间位置分析,结合空间机构学,完成平台空间结构设计合理性分析。同时,实现三自由度平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完成平台力学平衡性分析。采用Creo2.0建立平台三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实现了动力学模拟仿真和空间位置仿真,验证了结构力学平衡性和空间结构合理性。最后,利用MFC编写伺服控制程序,实现三自由度结构自动化控制。在结构设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检测平台装配图和零件图,完成了物理样机制造。现场试验表明:平台物理样机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能够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较好地完成检测任务。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护具材料的种类与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护具材料的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护具材料的加工方法—热风粘合模压法,对冲击防护护具,特别是摩托
由于某型号武器瞄准需要,一种新型光电自准直经纬仪研制任务被委派。  光电自准直经纬仪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基于长期对自准直仪、经纬仪的应用以及设计经验,通过对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通常的机械系统已经难以解决某些与汽车功能要求有关的问题,而被电子控制系统代替。传感器作为汽车电控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影
本项研究通过将相变材料进行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纺织品,使纺织品具有蓄热调温的功能,得到智能纺织品。此类纺织品不仅提高了服用性能,还可以做成絮片,用于一
电沉积技术是制备金属或非金属薄膜常用的方法,它成本低,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在工业技术中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电沉积技术又是一种影响因素多,表面质量缺陷多,沉积机理研究不够透彻的加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为了更好了提高电沉积的效果,必须研究清楚电沉积过程中因素对电沉积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阴极电沉积方法,在两电极体系中制备二氧化钛薄膜,探索阴极电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机理,讨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麻类天然纤维开始成为汽车内饰材料开发研究的对象。麻类天然纤维不仅可以满足汽车内饰所需的高强度、低伸性的要求,而且是一种天然的可循环再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