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现场总线技术(Fieldbus),是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延伸,它的发展促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开放性,允许并鼓励不同厂家按照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自主开发具有特点及专有技术的产品。依照现场总线技术规范,不同厂家产品可以方便完成组态与集成,构成面向行业、适合行业特点的自主控制系统。这一特点为更多的自动化产品制造商自主开发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可能。也为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开发面向行业应用的成套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机会。现场总线技术以其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的优点,必然成为未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流。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太网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进入了各个领域,其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单一,资源极为丰富,工业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内各大厂商均推出了自己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10 kV逢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全站主要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以及与集控中心的通信功能。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分为间隔层、通讯层和变电站层,通过强大开放的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互联。间隔层设备采集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设备的状态数据、测量数据及保护信息,并通过通讯网络将数据上送系统变电站层,同时,间隔层设备接受变电站层的控制命令,实现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自动控制及遥控操作。变电站层设备实时处理全站的运行数据,并借助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变电站运行的实时监视与控制。通讯层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数据枢纽,实现系统网络数据的快速交换和传输。该系统的功能及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系统规划设计要求,满足逢涌变电站正常运行管理的要求。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逢涌变电站基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规划设计、主要子系统的功能及调试方法,并针对逢涌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功能要求、规范,以及技术性能指标。文章的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论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要点,现场总线和以太网的不同技术特点及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结合逢涌站工程实际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选型和功能配置。 3.根据南海电网负荷现状,规划建设逢涌输变电工程,并规划设计逢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信号接入设计和后台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4.分析基于CAN总线的综合测控单元的功能设置,电压无功控制系统(VQC)以及保护和录波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5.分析逢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总结相关经验,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消费也随之快速地增长。近年来,全国用电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电力资源已成为紧缺资源。如何节能降耗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
由Buck电路衍生出来的正激变换器,由于其高的可靠性等优点,在通信电源等中小功率场合,是最受欢迎的拓扑之一。近来,为了提高正激变换器的性能,各种消除噪声、降低损耗、提高响应速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电力变压器成为了高压输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也是输变电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变压器的健康水平和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世界各国重新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风能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成本将可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在各种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态运行方式的能力。通常指保持第一或第二个振荡周期不失步的功角稳定。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