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结构质量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疑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利润薄、市场需求不旺、税收负担重等压力。  就近些年看,很大一部分制造业企业把投资方向转至房地产、股票、基金等领域,从投资股市、购买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到委托理财,制造业上市公司赚取“外快”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力度。逐年稳步增长的政府补助金额越来越引起大众关于政府对企业实施政府补助的初衷的质疑。本文从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出发,深层次挖掘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过程中公司业绩上所表现的种种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所在,透明化呈现制造业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以此为基础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提出合理建议。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明了全文的研究意义,交代了文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总结出本文的几处主要创新点;(1)系统全面的剖析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现状及其特点。从企业各利润构成项目出发,利用核心利润这一评价指标,揭示构成企业利润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即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的现状。(2)在阅读大量文献与相关理论的前提下,从我国制造业自身行业特点出发,以全新的角度去探究企业利润结构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3)选取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年报中利润表的数据为样本,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研究企业利润结构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使得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三大视角出发,剖析利润结构研究的理论渊源,为本文实证检验假设的提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然后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利润结构质量的研究现状与核心成果,并对其进行述评。第三部分是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利润结构质量现状分析。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4年年报财务数据为分析样本,对这段期间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以及变动情况、利润结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深入挖掘影响企业利润结构质量的三大重要方面——企业核心利润、对外投资活动盈利能力以及政府补助获得情况,从以上三个视角对企业利润结构的影响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考察了企业的真实盈亏状况。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检验部分。以2008年至2014年A股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实证检验模型。对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阐述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2008年至2014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探究了样本期间企业利润结构质量的现状与共性,并就其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制造业行业从整体上看成本结构相对稳定,从金额上看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呈现高成本低收益的状态。而生产成本为企业最大的成本项目,消耗了企业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导致企业的核心利润率在3%至5%的较低区间内波动。长此以往,制造业企业难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2)生产性企业的核心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构成,但样本统计数据期间核心利润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企业核心业务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在不断下降,核心业务的价值性在不断下滑。同时可以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各年经营性资产回报率均远远小于投资性资产回报率。这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企业更愿意进行对外投资活动以获得投资收益,而逐渐忽视对主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关注。(3)制造业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逐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使其成为利润总额的重要来源。这也必然会加剧企业偏离主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程度。投资收益与政府补助甚至也成为一部分企业粉饰业绩的有力工具,对于核心业务能力不强的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巨额的投资收益与政府补助扭亏为盈,从而巩固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  在利润结构质量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方面,本文在回归分析部分建立了四个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核心利润与公司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说明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集中精力经营主业才是重中之重,主业经济效益越好,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越强,则企业的股票价格相应也会越高。(2)投资收益与公司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对其整体经营效益是积极的,对外投资活动的收益越高,企业的股票价格就越高。实证结果偏离假设的原因可能是现阶段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是处在适度范围内的,对外投资获得的收益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3)政府补助与公司股票价格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制造业企业获得越多的政府补助,其股票价格就可能会越低,这是由于政府补助是企业偶然获得、不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收益。其逐年增长的金额又在企业利润总额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但却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联。  为了使我国制造业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以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综合以上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首先,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建议企业应该致力于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同时,核心利润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系,核心利润率却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也在提醒制造业企业要集中精力和财力,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主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积极应对制造业行业成本高利润低的残酷现状,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只有主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质量过硬,才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收益与投资资产回报率在稳中增长,这充分说明了投资收益在企业利润总额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上市公司越来越热衷于将企业的闲置资金投放到对外投资活动中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对外投资活动要量力而行,做到适可而止。然而投资过程中机遇与风险也是并存的,企业要正确评估自身的能力及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影响核心业务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建议企业在不影响主业发展的前提下适度投资,为企业的经营业绩锦上添花。  最后,在样本数据期间企业的政府补助金额和平均政府补助金额都在逐年大幅增长,政府补助项目对企业整体业绩的贡献越来越大。而政府对企业实施补助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技术开发与科技创新,让企业有效利用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政府补助的总量是逐年增长的,但对公司的股票价格起到负相关的作用。由此我们建议:政府补助的实施既包括用于弥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因政策影响而遭受的损失,也在于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帮助其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因此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限制政府补助的范围和力度,在制定相关补贴政策时,应严格谨慎并充分考虑各方和长期因素,既要保证能够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又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严格执行政府补助政策,加强相关监督,对不符合规则的政府补助行为应该一律取消,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补贴政策能真正对需要的企业起到鼓励和扶持的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