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申冠油”鲜食番茄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外源一氧化氮(NO)和乙烯处理不同成熟度番茄,分析番茄采后品质、乙烯释放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深入研究外源NO和乙烯对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了NO和外源乙烯处理对番茄果实采后乙烯生理效应及调控信号转导的可能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NO处理抑制了绿熟期番茄果实采后硬度的下降、延缓了果实颜色转红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NO处理能更好的保持果实的品质。而乙烯处理则促进了果实品质的劣变。外源NO和乙烯处理也能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但处理效果低于单独的NO处理。表明NO处理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品质,乙烯处理则促进了番茄果实的成熟衰老,外源NO和乙烯处理对绿熟期番茄,具有拮抗作用。粉红期果实的番茄,NO处理可以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但促进了果实转红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乙烯处理果硬度下降较快,果实易软烂,促进了果实颜色转红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加快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而NO与乙烯处理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结果表明了NO负调控粉红期番茄果实品质的变化。(2)NO处理提高了绿熟期和粉红期番茄CAT、POD、SOD活性和绿熟期番茄中APX的活性,减少了绿熟期番茄中’MDA含量,延缓了果实可溶性糖的流失和衰老。但NO处理粉红期番茄果实中APX活性含量较低,MDA含量较大。(3)NO处理降低了绿熟期番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而乙烯处理的番茄果实则相反,NO协同乙烯处理果的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低于单独的外源乙烯处理,高于NO处理,这种拮抗现象也延缓了绿熟期番茄果实的成熟衰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在粉红期番茄果实的贮藏过程中,NO诱导了乙烯释放率、ACC含量、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的高峰提前出现,乙烯处理果乙烯释放量在贮藏前期较大,并促进了乙烯合成的相关酶活性,但NO处理不能抑制外源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从而促使了果实快速成熟、加剧了果实品质的劣变。(4)NO处理抑制了绿熟果实中LeACS2、LeACS4、LeACO1和LeACO4基因表达量的增加,由于各个基因激活时期不同,果实中各基因表达水平也有一定差异,LeACO1基因的表达量远大于其他基因。而乙烯诱导了果实中LeACO1、LeACO4、LeACS2和LeACS4基因的表达水平。NO与外源乙烯处理中,NO处理抑制了外源乙烯对乙烯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单独NO处理。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明了NO对外源乙烯的拮抗作用。粉红期处理果中,NO处理对果实中LeACS2影响不明显,但促进了LeACS4、LeACO1和LeACO4基因的表达。而乙烯处理促使了各基因在贮藏前期大量表达。在二者共同处理中,NO诱导了外源乙烯对基因的表达,促进了乙烯含量的增加,导致了果实贮藏过程中快速成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