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群格局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geg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是地球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为典型的区域,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极高,仅次于热带雨林。目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分布格局的研究相对较少。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enterfortropicalforestscience,CTFS)森林动态样地的操作规范,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在中国从南到北按主要森林类型建立了4块20~25hm2的森林大样地。作为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田山样地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论文在24hm2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林长期监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从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群径级结构和种群分布格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多种物种共存机制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 物种多样性研究:运用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大样地内所有DBH≥1cm木本植物的α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田山样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亚乔木层>林冠层>灌木层。种-面积曲线取样面积采用3种增加方法,所确定的群落最小取样面积取值基本一致,约为4-6.25hm2,但取值较大,在古田山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很难应用。重要值-面积曲线可能比种-面积曲线方法更适用于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由此,确定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面积为2.25hm2。 优势种群研究:对木本植物群落林冠层、亚乔木层及灌木层的9个优势种群径级结构、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优势种群径级结构相似,均属于基部宽而顶部狭窄的“金字塔”型,各优势种均表现为幼苗、幼树较多,老树较少,属增长型种群。采用RipleyK(d)函数分析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各优势种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但不同阶段的分布格局有所不同,物种在幼树阶段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在成树、老树阶段则表现出聚集强度降低的趋势。浙江新木姜子、浙江红花油茶、柳叶蜡梅与窄基红褐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波动较大。优势种之间的关联性表明:林冠层优势种甜槠与木荷、甜槠与马尾松、木荷与马尾松、在小尺度上为正相关,在大尺度上为负相关;亚乔木层优势种马银花与浙江新木姜子、马银花与浙江红花油茶在小尺度上为负相关或无关联,在大尺度上则呈正相关,而浙江新木姜子与浙江红花油茶在小尺度上为正相关,在大尺度上为负相关;灌木层优势种柳叶蜡梅与映山红、映山红与窄基红褐柃在小尺度上为负相关或无关联,在大尺度上则呈正相关,而柳叶蜡梅与窄基红褐柃在0~100m的尺度上均为负相关。 对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中木本植物优势种群共存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密度制约效应、种子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分化可能是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中木本植物优势种群共存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在简述4G牌照发放情况和我国公众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先分析了4G时代呈现的"三国七制"局面并将其中的"七制"作为技术制式数量的实用极限,再分析了4G基站覆盖半径明显
该文建立了灌区渠道悬移质动麻冲刷计算模型.并以此模型对提水灌溉的作用及诸多因素对提水灌溉可能产生的冲刷效果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适合灌区渠
在贝类养殖规模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贝类养殖活动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枸杞岛后头湾贻贝养殖区营养盐及碳体系分布格局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养殖区富
该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模型试验为主,理论及资料分析为辅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布置问题.亦即,首先通过自然模型小河的塑造,探寻黄河下游自然
  本文介绍了Ad Hoc网络以及其特点,得出Ad Hoc网络灵活自组织性可用于海上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然后介绍了Ad Hoc网络的几种路由协议,分析了典型的被动路由协议AODV协议。针
  对近距离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系统的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考虑复用模式和专用模式。在小区的交界处放置多天线中继,我们提出双时隙混合选择的方法,当蜂窝用户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的驿任意平面区域生成四菜网格的全自动网格生成方法,对边界作了特殖的处理,允许少量三角形单元存在.为了得到较高质量的网格,方法还包括网格的光滑
摘要: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方法技巧相结合的过程,学生不能进行一味的死学,而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且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同时,学生应该注意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文章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高问题讨论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有效性;教学策略课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场地,高中数学偏重于逻辑思维,考验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师生关系的好坏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初中生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各类活动,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有效改善自身错误的学习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容易让初中生产生消极情绪、反社会行为、极端思想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故本文主要对此
  本文提出了基于解码转发中继(DF)模式下的终端间直接通信(D2D)传输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D2D系统端到端信干噪比,推导出D2D链路和蜂窝上下行链路的可达和速率,据此建立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