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而雕饰———论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恽寿平善画花鸟,重写生和创造,他继承了宋元花鸟画的传统,推陈出新,其画法工整秀丽,立体感强,色调柔秀清新,格调高雅,自成一格,开创了“恽派”花卉,他对没骨画的发展有起衰之功。本文将以恽寿平为主线,穿起对没骨画古今的记忆,唤醒对没骨画的复兴与传承,走民族绘画之路的思考。本论文从没骨画的典型代表画家恽寿平入手引出没骨画的古今及现状,通过历代没骨画家的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有必要从恽寿平画家的身上学到融通古今,敢于创新的道理;有必要使中国传统的民族绘画发扬光大,使之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研究意义  没骨画法作为一种绘画当中的技法,清代的恽寿平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恽寿平是没骨画的杰出代表,摆正其在中国绘画史(花鸟画)一脉中的地位,理顺其在绘画花鸟史中的承前启后的关系,是为研究的目的。研究没骨画,从历代的传承中找寻艺术发展的规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运用这种艺术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为我们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更好的服务。  二、研究现状概说近现代有关学者关于没骨画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  1、绘画(美术)史著作中;  2、文献资料的有关汇编;  3、出版的画集及有关生平的叙论等有关资料;这些成果虽较为零散,但却是我们研究所不可忽视的。  4、科研论题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现有条件写作方法:归类法、比较法、讨论法、文献资料查阅法等,现在,虽然关于恽寿平的画集不少,但关于他对没骨画技法方面的论述相比其他的画家而言是少又少的,所以,只好通过自身大量的翻阅文献以拟补这方面资料的不足。  四、论文见解:  没骨法和没骨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绘画方法和一种特殊的画种,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完善和创新,需要我们汲取各种各样的画种当中的有益的营养成分,去运用到具体的绘画实践当中去。我们如何运用这种艺术语言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去引领绘画的潮流,这是我们应该探寻的,是我们要去实实在在努力的方向。恽寿平他在注重写生的传统技法方面为我们的绘画理论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画的创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探寻新的艺术语言,去用画作来表现心境、为美的艺术形象更好的塑造和表现,更好的表达情感,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中国当代绘画发展中,儿童早已经作为独立的主体题材元素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本文是以主题式的儿童形象为研究重点,借由油画的表现手法,重新营造出儿童在现今社会下所产生的诸多现
张充仁先生是二十世纪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在油画、水彩画、书法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由于笔者是水彩专业的研究生,故对张先生的水彩作品比较有感触,文章从张先生的水彩静
甘肃炳灵寺石窟第169窟是炳灵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时代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以往对169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题记、造像、壁画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而对
《波吉与贝丝》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第一部美国本土的歌剧,也是格什温最具代表的音乐戏剧作品。他把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真实的搬上舞台;他将娱乐性恰当的融入到歌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