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中孤子瞬态动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因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光纤通信、光学传感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兴起的色散傅里叶变换(DFT:dispersive Fourier transform)技术可以将光波的光谱信息映射到其时域包络中,为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中孤子瞬态动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论文主要从实验上研究分析了基于碳纳米管锁模的光纤激光器内传统孤子、耗散孤子、双孤子和束缚态孤子等状态的实时演化动力学。此外,还详细研究了传统单孤子状态和束缚态孤子之间的过渡动力学。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这些超快过程中复杂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例如,拍频行为、调制不稳定性引起的脉冲分裂、孤子间的相互作用等,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孤子特性的了解。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基于碳纳米管膜锁模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内研究了不同色散区中孤子的启动演化动力学。利用DFT技术研究了光谱宽度为~8.7 nm、脉冲宽度为~0.75ps的传统孤子和光谱宽度为~16.3 nm、脉冲宽度为~8.5 ps的耗散孤子的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孤子光纤激光器在启动时都要经历驰豫振荡、调Q锁模状态、光谱展宽和稳定锁模阶段。因为两种孤子的形成机制不同,传统孤子锁模的启动过程中还会出现拍频现象,有时也会有短暂的束缚态过程,而在耗散孤子锁模过程中则有短暂的不稳定锁模状态,且调Q锁模时期的光谱两侧有因孤子能量过高而引起的强烈的褶皱。2.利用DFT技术,揭示了光纤激光器中双脉冲状态的形成和湮灭都有两种不同的演化途径。在可以输出稳定双孤子脉冲的光纤激光器中发现了双脉冲状态不仅可以经脉冲分裂形成还可以由两个脉冲同时锁模形成。此外,通过突然关闭泵浦光,研究了双孤子锁模状态在腔内增益突然减小至消失时的湮灭动力学,揭示了腔内的两个脉冲可以依次消失也可以同时湮灭。当腔内两个孤子脉冲的能量同时快速下降到某一阈值时能否出现一个有效的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脉冲能量的扰动是导致两种不同湮灭方式出现的原因。3.实验研究了光纤激光器中不同束缚态的演化动力学,发现了不同束缚态的形成过程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通过调节泵浦功率和偏振控制器,在光纤激光器内得到了孤子间时间间隔恒定为~1.7 ps和~9.2 ps的束缚态,以及时间间隔在~8.2 ps附近振荡的稳健束缚态。使用DFT技术捕获了上述三种束缚态形成时的实时演化光谱,揭示了束缚态形成过程中复杂的孤子间相互作用及非线性现象。此外还研究发现了束缚态孤子在不同的泵浦功率下降速率下的湮灭过程是有很大差异的。4.研究了当泵浦功率下降时束缚态过渡演化为单孤子状态以及泵浦功率上升时单孤子状态演化为束缚态的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因为孤子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束缚态变为单脉冲状态的过程一般会伴随着其中一个孤子脉冲的湮灭。而单脉冲状态演化为束缚态的过程则会出现由调制不稳定性引起的脉冲分裂。两个过程中都有因复杂的孤子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孤子间时间间隔和相对相位的复杂变化。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研究方法:本组病例为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6年4月到2018年1月在温岭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共计120例,以此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Phillips Briliiance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层厚层距2.0mm、0.5mm。所有患者均通过痰细菌培养和血液细菌培养,分析细菌感染、血糖控
目的 分析四肢血压异常变化伴胸痛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四肢血压异常变化伴或不伴胸痛患者41例根据伴和不伴胸痛进行分组,评价四肢血压异常变化伴胸痛诊断主动
脑卒中是一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疾病,传统的神经科医疗模式在其死亡率控制、残疾后康复及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外有关卒中
2017年11月17日,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Sergio Canavero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2具遗体上“成功实施”,将指导这次手术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再一次
当前对H形柱钢框架节点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H形柱的强轴方向,H形柱弱轴方向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采用H形柱弱轴连接节点的空间钢框架的研究更少;常规的H形柱弱轴楔形加劲板
自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全球经济持续低靡,对外倾销成为各国加快经济复苏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已成为他国倾销的重灾区。为了发挥反倾销的贸易保护作用,减少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