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野中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2002年中国开始明确地阐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在分析了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现状后,以三代人权理论为基础,尝试对中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在宪法的高度作出一个总的指导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中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机制。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该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所使用的文献作出了综述和评价;第二章,社会弱势群体界定,从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及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和构成,在权利的视野里界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内涵;第三章,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典型的权利现状及问题,深入思考了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问题的法律原因和社会原因;第四章,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前半部分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后半部分阐述了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宪法理念;第五章,国外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经验及启示,借鉴国外的实践,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第六章,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先阐明了理论构建的基础,即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再以此理论为基点,重点分析了构建的具体机制;第七章,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明确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第二,以三代人权理论为基础,将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逐层地定位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宪法权利理念;第三,将上面三种权利的理念引入到法律实践中,与立法、执法、司法相结合,确定中国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首要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产品的过度包装就是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产品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近年来,从频发的学生诉高校的案件来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随着现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权利意
学位
结合项目的实施建成过程,从校园空间设计、建筑单体设计两个层面介绍了设计构思,进行了实践验证与总结提炼,进而对现代岭南校园建筑设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量刑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其中量刑根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量刑均衡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对量刑根据做一系统的阐述,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