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2002年中国开始明确地阐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在分析了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现状后,以三代人权理论为基础,尝试对中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在宪法的高度作出一个总的指导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中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机制。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该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所使用的文献作出了综述和评价;第二章,社会弱势群体界定,从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及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和构成,在权利的视野里界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内涵;第三章,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典型的权利现状及问题,深入思考了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问题的法律原因和社会原因;第四章,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前半部分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后半部分阐述了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宪法理念;第五章,国外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经验及启示,借鉴国外的实践,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第六章,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先阐明了理论构建的基础,即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再以此理论为基点,重点分析了构建的具体机制;第七章,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明确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第二,以三代人权理论为基础,将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逐层地定位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宪法权利理念;第三,将上面三种权利的理念引入到法律实践中,与立法、执法、司法相结合,确定中国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首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