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形态及药物对其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许多急性脑部缺血性疾病中,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aemia reperfusion,CIR)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一系列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等多角度证实凋亡存在于CIR损伤中。本实验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组、中药川芎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凋亡相关基因一Bax tuRNA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及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为CIR病理学和治疗学提供科学资料。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40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模型对照组(Modelcontrol,M),川芎嗪治疗组(Tetra methyl pyrazine,TMP),川芎嗪+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Tetra.methyl pyrazine andNimodipine,TAN),每组12只。 应用Bannister等人的颈动脉血管引流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1.5%戊巴妥钠(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1%肝素(0.1ml/kg)抗凝,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右侧颈外静脉;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和颈浅静脉。夹闭左侧颈总动脉,从右侧颈总动脉(CCA)远心端放血引流至右侧颈外静脉内。全脑不全缺血90 min后,放开左侧颈总动脉夹,夹闭A-V引流管,即再灌注120 min。 取材、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尼氏体(甲苯胺蓝)染色、2.5%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常规超薄切片、铀一铅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DAB显色,观察Bax mRNA、Caspase-9mRNA表达可见,细胞胞浆呈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经图像分析显示阳性细胞的多少,以胞质着色深度代表mRNA含量的变化,取平均灰度值,平均灰度值越小,说明其阳性物质多(即mRNA含量高)。 结果:(1)HE染色、尼氏体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模型对照组表现:细胞周隙和血管周隙宽;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少:神经元大部分核固缩,严重者核膜消失,胞质水肿,细胞器减少。正常对照组表现:神经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晰,胞质嗜酸性,细胞和血管周围只有极窄的周隙,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呈蓝色斑块状,分布于胞质中,神经元胞质细胞器丰富,可见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和丰富的核糖体。川芎嗪及尼莫地平治疗神经元损伤减轻,可见:细胞周隙和血管周隙缩小;尼氏体相对增多;神经细胞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内质网较规整。(2)模型对照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BaxmRNA、Caspase-9 mRNA阳性神经元多,着色深,表现为平均数密度大,平均灰度值小;正常对照组Bax mRNA和Caspase-9 mRNA着色浅,平均灰度值大;阳性细胞数少;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平均数密度减小,平均灰度值增大。(3)川芎嗪及尼莫地平治疗均见阳性细胞数减少,着色变浅,平均数密度与平均灰度值均较模型对照组均减小。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表明川芎嗪减轻内皮细胞水肿,保护内皮细胞和血管基膜,使血脑屏障损伤减轻,从而避免脑水肿带来的血流障碍和缺氧损伤。同时表明川芎嗪对脑内细胞的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川芎嗪能提高Ca<2+>-ATP酶活性和SOD活性,阻止Ca<2+>内流和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减低Bax、Caspase-9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川芎嗪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在上述作用加强,因此中西药结合使用,将为治疗CIR损伤开辟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们在体内广泛分布于血液、肝、脾、淋巴结以及其他非免疫组织器官中并有各自的名称:如淋巴器官中的并指状细胞,血
  本文制备了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和天然分子疫苗免疫猪血清,并分别以此作为探针,免疫筛选了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共获得了5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对其中2个新基因的
1概述rn目前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状态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传统功能储备的评价,医师通过询问患者几个问题或根据患者对其日常活动受限的认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
目的 了解某医院连续9年的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现况、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0-2018年某调查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