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化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土壤作为碳、氮的储库,在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不同温度(25℃和30℃)、水分(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85%)及不同施肥(CK:不施肥,N:单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处理中土壤各种形态碳、氮的转化,系统地研究了水热条件及施肥处理对土壤不同形态碳、氮的影响,讨论了土壤碳、氮变化与水热之间的关系。为农田生态系统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全球变化下农业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在短期内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影响不大。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在低水分时,土壤有机碳下降程度弱于高水分,高温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下降程度大于低温。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温度水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显著性影响。在其它条件一致、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是:85%>70%>55%。不同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程度为高温大于低温。施用肥料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但NPK处理与N处理差异不大。土壤水溶性碳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受土壤温度水分影响很大。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碳的含量增加。但同一水分不同时间相比,随时间延长,土壤水溶性碳含量降低,温度对土壤水溶性碳影响不大。不同处理相比,CK处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低于N处理和NPK处理。N处理和NPK处理间显著性较小。 土壤全氮受水分温度影响不大,施用肥料处理土壤全氮有升高趋势。N处理与NPK处理土壤全氮高于对照。土壤碱解氮受温度水分影响较全氮大。施用氮和氮磷钾能提高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土壤氨态氮和稍态氮在不同温度水分下差异较大,土壤氨态氮在不同温度水分作用下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开始大幅度降低。施用肥料能提高土壤氨态氮的含量,其中,NPK处理>N处理>cK处理。 土壤峭态氮的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土壤稍态氮含量高温条件下cK处理高于低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峭态氮含量增加。 综合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短期温度、水分、施肥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性养分上,而对于全量养分影响不大。土壤中碳、氮的转化是复杂的,温度、水分和施肥对土壤碳、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土壤碳、氮的转化与代谢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