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诱导的VBNC状态番茄溃疡病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解析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以下简称 Cmm)所导致的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一种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给世界各地的番茄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Cmm在寡营养条件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以下简称VBNC)状态,处于VBNC状态的Cmm不能在常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可培养性和致病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从番茄种子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BNC状态Cmm的方法,对VBNC状态下Cmm菌体的形态变化、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探索了 VBNC状态Cmm菌体发生上述变化的形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实现了对番茄种子携带VBNC状态Cmm的qPCR检测:建立了基于经过改良的叠氮溴化丙锭(PMAxx)染色的实时荧光定量PCR(PMAxx-qPCR)检测Cmm活菌的方法,通过结合平板计数法,可特异性地检测VBNC状态Cmm的数量。选用终浓度为20 μM的PMAxx染料,经避光染色8 min和光照处理10 min后,得出PMAxx-qPCR方法对Cmm活细胞的最佳检测计数范围为 103-107 CFU/ml;对 50μM 硫酸铜诱导 108 CFU/ml Cmm 0、3、24、72、144、240、360、480和720 h的活细胞数量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与基于SYTO 9/碘化丙啶(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的结果相一致。对人工接菌以模拟携带VBNC状态Cmm的番茄种子进行检测,可有效区分种子携带的VBNC状态Cmm菌体和死亡状态的菌体。2、观察并明确了 VBNC状态Cmm细胞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VBNC状态的Cmm菌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SEM放大到60,000倍后,可观察到VBNC状态Cmm细胞表面出现凸起和变得粗糙,细胞宽度(492±31 nm)明显大于对数期(385±19 nm)细胞及经过加热处理(364±26 nm)和酒精处理(412 ±14nm)的死亡状态的Cmm细胞。当硫酸铜诱导的时间超过120 h,Cmm菌体表面没有凸起的位置开始出现皱缩,细胞不再呈现典型的短杆棒状特征,而是变为不规则扭曲状。对Cmm细胞横切面放大到50,000倍后,TEM观察到Cmm细胞内部没有被柠檬酸铅(核酸和细胞质染色剂)着色区域的面积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表明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在诱导过程中逐步发生了降解。3、初步明确了铜离子诱导下Cmm肽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对铜离子诱导的VBNC状态Cmm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有关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验证,分析发现转录组数据中与细胞壁合成相关的6个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基因皆为肽聚糖合成基因;表达量验证结果表明,在10个肽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中,对肽聚糖合成的重要前体Lipid I起调控作用的mraY基因和调控肽聚糖由细胞膜内转运到膜外的基因murJ显著上调表达。利用穿梭载体pHN216,成功构建mraY和murJ过表达的Cmm转化子,其生长速率低于亲本菌株,但在受铜离子诱导进入VBNC状态的时间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4、系统解析了 VBNC状态Cmm的肽聚糖结构:对VBNC状态Cmm菌体的物理特性研究中发现,VBNC菌体经100℃高温加热后仍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超声破碎测得OD580下降50%所需的时间是对数期和平台期细胞的3倍。建立了快速提取Cmm细胞壁肽聚糖的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发现Cmm在铜离子诱导24 h后肽聚糖样本中首次出现了四聚体胞壁肽,且比例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诱导后胞壁肽单体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铜离子诱导使Cmm的肽聚糖交联化程度显著提高,从指数期的38.0%增加到诱导240 h后的52.6%;发生氧乙酰化的胞壁肽所占比例从指数期的23%上升到36.2%。本论文首次针对革兰氏阳性植物病原细菌开展了 VBNC状态下细胞形态和细胞壁结构的相关研究,揭示了细胞结构与抗逆的内在关系,丰富了植物病原细菌抗逆生理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学位
自从纳米抗体于1993年发现以来,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何优化纳米抗体的制备技术,提高纳米抗体尤其是小分子化合物纳米抗体制备的成功率,一直是纳米抗体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部分有关提高纳米抗体制备成功率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半抗原的设计和合成、纳米抗体展示平台的替换、淘选方法和条件的改变。然而以上研究仅仅是从体外实验操作技术优化的角度,试图提高免疫原的特异性来获得更强的动
学位
鸭肉营养成分丰富,易于消化吸收,且风味独特,属于凉性养生食物,是居民膳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公众食物需求结构及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肉类品质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快速预测评估鸭肉品质指标,有利于控制畜禽肉类质量,保障消费者食肉安全。因此,本文以鸭肉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模型维护方法,对反映鸭肉新鲜度的颜色参数(L*、a*、b*)、pH值指标及
太阳辐射作为影响建筑室内热环境、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能耗的关键气象要素,其数据是制定建筑热环境精细化、精准化设计策略的重要依据。目前地面气象辐射台站的观测数据在覆盖地域、时间尺度上皆难以满足建筑热环境设计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太阳辐射估算模型是完善辐射数据的重要途径。太阳辐射数据地域特征明显,现有的辐射统计模型的地域适应性尚不明确;辐射数据观测地域有限,未观测地域辐射数据的确定尚待研究;逐时辐射量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