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作为一种直观、易于观察且表现丰富的外观性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研究显示KRT75基因cds区69 bp的缺失是导致鸡卷羽性状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在本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品种麒麟鸡的KRT75基因与正常羽的的完全相同,不存在缺失。同时我们通过一代测序检测发现KRT75L4基因cds区存在15 bp(chr:33:1295046-1295060)缺失。这表明我国地方鸡种与国外鸡种卷羽形成的机制不同。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国地方鸡种麒麟鸡卷羽形成的原因,本研究以麒麟鸡和怀乡鸡为研究对象,针对卷羽性状的候选基因KRT75L4和KRT75基因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索调控麒麟鸡卷羽性状发生的主要基因。本研究采集不同品种且无血缘关系的麒麟鸡104只,片羽鸡95只和杂交F1代半卷羽86只,对麒麟鸡的KRT75L4基因进行检验,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式法预测其功能;对胚胎期和出生后麒麟鸡、怀乡鸡的KRT75L4和KRT75基因的时序表达规律和在皮肤和肝脏中的时空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对麒麟鸡和怀乡鸡的KRT75蛋白的时序表达规律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KRT75蛋白表达的具体位置。结果发现:(1)所有麒麟鸡的KRT75L4基因均存在缺失,而在F1代则出现缺失和未缺失的杂带,说明KRT75L4基因的缺失是卷羽麒麟鸡所特有的,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KRT75L4蛋白是一个亲水,无信号肽,无跨膜区的蛋白,虽然其碱基的改变导致其二级结构有少许变化,但是其三级结构并未发生改变。(2)胚胎期麒麟鸡和怀乡鸡的KRT75L4基因在皮肤组织都是呈先升后降的表达趋势,所不同的是麒麟鸡在14胚龄达到最高值,而怀乡鸡则在11胚龄达到最高值;胚胎期KRT75基因在怀乡鸡中是上升趋势,在17胚龄达到最高峰,而麒麟鸡则是先升后将的趋势,在11胚龄达到最高峰;出生后的麒麟鸡和怀乡鸡的KRT75L4和KRT75都是上升的趋势。(3)KRT75蛋白在胚胎期麒麟鸡的表达是呈上升趋势,而怀乡鸡的却恰恰相反,是一种下降的趋势,KRT75蛋白在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而且多表达在毛囊的羽小板、轴板和缘板的区域,极少表达在髓质区域。综上所述,卷羽麒麟鸡与片羽怀乡鸡的KRT75L4基因在DNA序列上有区别,卷羽麒麟鸡KRT75L4基因cds区存在15 bp(chr:33:1295046-1295060)缺失,而怀乡鸡没有缺失。该基因在片羽鸡中表达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卷羽鸡。KRT75基因序列在两个鸡种中无区别,但是表达量有区别。因此,KRT75L4基因突变引起卷羽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