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当下性比较突出的一位作家,既关注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也关注当下的文学潮流。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看,其创作从整体上呈现着两个阶段性特征,即以关注商州人心灵轨迹史为主的“商州系列小说”和以关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文化命运为主的“文化忧思系列小说”。《商州初录》是商州系列小说在文坛上真正产生影响的奠基之作,《浮躁》是这个系列的代表之作。商州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也呈现着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凸现商州人在改革时代的心理错位和重建,以《商州初录》、《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为代表;第二阶段:探寻人性美,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以《远山野情》、《黑氏》、《冰炭》等为代表。第三阶段,全方位剖析商州人的时代心态,表现历史阵痛的悲哀和信念,以《浮躁》为代表。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废都》是贾平凹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转变的标志。从《废都》开始,由《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五部长篇组成了其文化忧思系列。这个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既有共同的趋向,又呈现着各自不同的侧重方向。《废都》是一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城市传统文人心灵挣扎的历史,展现的是时代颓废情绪;《白夜》描绘的是都市市井中一批人追寻的悲剧,展现的是具有普泛性的时代追寻氛围;《土门》描绘的是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一曲挽歌,展现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高老庄》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状态及其面临的困境;《怀念狼》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的寓言,展现人类面临的困境,是一首天人合一的祈歌。贾平凹小说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的演变历程反映了贾平凹美学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