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当下性比较突出的一位作家,既关注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也关注当下的文学潮流。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看,其创作从整体上呈现着两个阶段性特征,即以关注商州人心灵轨迹史为主的“商州系列小说”和以关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文化命运为主的“文化忧思系列小说”。《商州初录》是商州系列小说在文坛上真正产生影响的奠基之作,《浮躁》是这个系列的代表之作。商州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也呈现着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凸现商州人在改革时代的心理错位和重建,以《商州初录》、《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为代表;第二阶段:探寻人性美,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以《远山野情》、《黑氏》、《冰炭》等为代表。第三阶段,全方位剖析商州人的时代心态,表现历史阵痛的悲哀和信念,以《浮躁》为代表。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废都》是贾平凹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转变的标志。从《废都》开始,由《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五部长篇组成了其文化忧思系列。这个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既有共同的趋向,又呈现着各自不同的侧重方向。《废都》是一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城市传统文人心灵挣扎的历史,展现的是时代颓废情绪;《白夜》描绘的是都市市井中一批人追寻的悲剧,展现的是具有普泛性的时代追寻氛围;《土门》描绘的是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一曲挽歌,展现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高老庄》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状态及其面临的困境;《怀念狼》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的寓言,展现人类面临的困境,是一首天人合一的祈歌。贾平凹小说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的演变历程反映了贾平凹美学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历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内河航道的运输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内河航运发达地带,出现了很多航道阻塞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规划内河航运,我们需要对内河航道船舶的通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几乎家喻户晓,给当代文学史增添了灿烂的光辉,是我们民族的一份不朽的精神财富.他的小说之妙,不止在于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英雄
人体器官成语包含身体观的特点描述,民族对周围的现实的知觉和理解。人体成语的民族特殊性让我们看到具体语言结构和语义特点,和这个民族的世界图景,帮我们阐明民族的概念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受国内外建筑界非常重视“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影响.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90年代涌现出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它们从个人化、民间化视角切入,采用更新的语言和结构形式,创作主体对历史的想象与虚设成为书写历史的源泉,从而凸显了历史的偶然性、个人性,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