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建立一个有效、可靠、实用及敏感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将有利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但是,当前国内外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不能全面系统地评价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侧重于绩效方面;而且没有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或者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又缺乏实证研究资料;目前层次分析法(AHP)、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TOPSIS法等是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大部分文献分析,研究者常选择比较单一的方法,由于单一的评价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其评价结果很难令人信服。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实现其优势互补,最终得到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本研究将从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3个方面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上蔡、沈丘和确山3个地区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排出优劣顺序,提出其优缺点,为今后工作的改进起指导作用。目的建立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且利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3个艾滋病高发县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进行比较,以了解各个地区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的情况,以及验证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应用层次分析法;然后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上蔡、沈丘和确山县2010年度艾滋病预防控制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TOPSIS法、秩和比(Rank Sum Ratio,RSR)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法、密切值法、功效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3个地区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建立了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为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展开为系统全面的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43个。2. Delphi法调查的结果2.1专家的积极系数:进行了二轮函询,发出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表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较高。2.2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19,权威系数较高。2.3协调系数: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在重要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三个方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71、0.388、0.373;0.374、0.422、0.370;0.519、0.544、0.418。协调系数的卡方检验结论均为P<0.0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2.4权重系数:一级指标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权重系数分别为0.372、0.318和0.309,二级评价指标的下属9个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207、0.200、0.216、0.185、0.192、0.524、0.476、0.546、0.454。3.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综合评价3.1TOPSIS法:上蔡、沈丘、确山三个评价对象的相对接近程度(Ci)值依次为0.510、0.442、0.425。3.2秩和比法:加权秩和比(WRSR)为0.718、0.655、0.667。3.3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加权模糊联合法中0.5C+0.5RSR分别为0.614、0.549、0.546,0.9C+0.1RSR分别为0.531、0.464、0.450。3.4密切值法:密切值(Ci)为0.000、0.306、0.387。3.5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值(d)为46.660、46.217、45.487。3.6灰色关联分析法:关联度γi为0.0138860、0.0138820、0.0117029。按照上述6种方法各自的排序原则结果均显示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蔡、沈丘和确山。结论1.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建立了一套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且证明该指标体系各层符合逻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指标评价体系将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评价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的测量工具。2.应用TOPSIS法、RSR法以及二者加权模糊联合、密切值法、功效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共六种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说明依据我们构建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中直观地观察各县的运行情况,及时查找各个试点县艾滋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工作改进。3.从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高度一致的结果以及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密切值法实用范围广泛,原理简单,容易理解,计算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