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M2M通信协议的测试分析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是近年新兴的信息产业热点之一,因其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关键技术都在探索之中,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上,各大电信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北京邮电大学通信软件工程中心在现有M2M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通用M2M协议,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协议测试是协议工程的重要部分,包括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健壮性测试等多个方面。在协议测试领域,由于Petri网的可达状态图可以提供保证可执行的测试序列,使其越发受到重视。本文使用Petri网技术,针对通用M2M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及性能测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有:(1)简要介绍了物联网、协议测试、M2M协议等概念,重点分析了通用M2M协议关键功能的流程,并使用Petri网对常用功能进行了建模,画出了各个模型的可达状态图。(2)提出了一种增强的基于Petri网可达状态图的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算法,该算法能够对可达状态图中的所有状态进行100%覆盖,相比于现有算法,该算法生成的测试序列条数更少,平均长度更短。利用本文提出的测试序列生成算法,得到了通用M2M协议关键功能的可执行测试序列。(3)通过实验,对通用M2M协议的实现进行了性能测试,测得其吞吐量、传输错误率、传输时延等性能数据,根据测试结果为协议实现的性能改进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相对于以往的标准,H.264标准在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善,并且得益于分层的设计结构,使得其兼容性非常好,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这一系列优势使得H.264
对象——关系数据库AGNEL-II融合了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采用非一范式结合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提供了较强的描述、存储复杂实体和各种数据的能力。 本文结合AN
面向工程领域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Engineering Oriented Group DecisionSupport System,EGDSS)是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它有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特性,也有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