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以循化加入村为例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群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尤其在多族群杂居地区,当不同民族共处一地,在长时间相处中,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资源有限民族间形成竞争,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族群矛盾随之产生。严重影响着民族间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民族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以作为多民族杂居村落的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加入村为例,通过集体记忆、历史重构、族群认同等理论,对主要影响加入村族群关系的民族间突发事件以及转型期土地“争用”两个最重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加入村族群关系的发展演变。将加入村从一个民族团结村发展成为族群矛盾频繁,族群关系不断恶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  本文通过对加入村族群关系演变过程的探究,揭示出隐藏在民族地区突发事件背后的利益之争与族群意识、族群认同不断增强等根本原因,为研究者对突发事件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参考。并且对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多族群杂居地区所存在的民族问题,土地之争给族群关系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做出阐述。并从中得出,加入村的人口将不断变迁,族群关系将随之重组,加入村的族群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
其他文献
酒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饮料之一,是不同于其它普通饮料的特殊饮料。酒作为朝鲜族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特殊饮料,有其产生的背景,反映着朝鲜族先民们的劳动智慧和豪放的性格,是一
本研究以中国云南沐村傣族孩童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学参与观察的独特视角,以互动理论为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教育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对云南沐村傣族孩童教养问
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足迹和文化背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耀眼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南迁而来的蒙古族。  
民族伦理学(Ethnic ethics)是一门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研究领域。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纷纷进行“人类学转向”
摘要:汉服文化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汉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统汉服的基本概念出发,具体介绍了汉服的基本特点,并结合现实发展需求提出了若干将汉服元素融入现代服饰的创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文化及服装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服;现代服装设计;传统文化;创新应用  汉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传
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一个村寨为研究个案,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的因素以及迁移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给出了马赫数2~6、单位雷诺数(0.8~6.0)×107/m时下吹式风洞中可调节三维进气道的试验研究结果.研究了前缘前掠和后掠方案以及进气道入口前边界层的影响.测量了内流道内的压力
近30年来,由于鸡足山佛教文化及旅游的发展,环绕于鸡足山脚下的村寨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正所谓“成也鸡足,败也鸡足”,鸡足山的开发给沙址村村民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生计选择,主要有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活动实际就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一些拓展训练,这是体育教学中新衍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意识有着不可忽视
1变“软任务”为“硬任务”。每周一为班组HSE学习日 ,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将班组HSE学习情况作为评比考核的硬指标。2变“空洞”为“有针对性、教育性”。班组HSE学习内容应注重“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