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罕·帕慕克小说中的色彩意象与文化表达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lin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因此跻身于“欧洲三大文学家”之一。因此,对帕慕克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帕慕克的文学作品跨立了两个世界,探寻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虽然帕慕克不是第一个关注文化冲突的作家,但是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新象征”,使得对文化冲突的探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受到“新象征”的启发,结合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雪》三部作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他的“新象征”表达方式之一——色彩意象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从色彩象征的角度解读了帕慕克对于文化的表达。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奥尔罕·帕慕克的生平及相关作品。之后,通过大量阅读相关领域文献,对帕慕克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行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主要研究方向。第二章以帕慕克作品中的色彩意象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对文化形象的独特表达。该章节首先列举了帕慕克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雪》中的主要色彩意象,对它们所展现的文化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色彩叙事探讨了帕慕克作品中多彩华丽的表达技巧。第三章从色彩隐喻的角度阐释了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问题。通过对其主要作品的研究,不难发现帕慕克常利用其敏锐的色彩感来阐释深刻的文化内涵,用色彩意象体现出他对历史、社会的独特认识以及对文化身份问题的探讨。同时,他也十分善于将色彩拟人化,通过生动具象的色彩对比,隐喻抽象的东西方文化意义,展现文化冲突,阐释作者的文化身份意识。第四章结合帕慕克作品中色彩交融的隐喻和文化冲突表达,分析了其在全球化进程大背景下所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并联系帕慕克生平,较为深入的论述了帕慕克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身份观。
其他文献
西瓜味甜多汁,是祛暑降温的上等果品,有“夏季水果之王”的美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十大水果中仅次于葡萄、香蕉、柑橘和苹果,居第五位。
李克强总理连续几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深化改革,其中就包括了金融体制改革。而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新兴融资模式,为互联网
过于强调自我意识与自我情绪,对公共空间的公共资源缺乏基本的尊重,难掩“不文明”的现实属性。$$西安的大雁塔地铁站有一条网红“钢琴阶梯”,它的台阶被刷成了黑白两色,如钢琴键
报纸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你out了”这一中英混合的句式,洋为中用的不同之处。用社会语言学中的语码混合现象,对其出处、来源、原因及其赋予的新色彩,和给人们
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应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学校应建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注意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文对2006~2009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试卷的题型分值分布、知识点分值分布、知识点题型分布进行统计,对试题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分析比对,得到下述结论:呼和浩特市2006~2009年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