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不同年龄组骨性Ⅲ类患者采用粘接式快速扩弓并前方牵引进行矫治,观察其治疗前后鼻部形态改变,并进一步分析鼻唇颏三者的协调性变化。从而为正畸临床制定合理、可行的矫治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
选取60例上颌后缩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中低年龄组(6-9岁)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8.3岁;大年龄组(10-15岁)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12.7岁。所有患者均为汉族,一般情况良好;前牙反(牙合)、磨牙呈近中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伴轻至中度凹面型,ANB:-5°以内;患者均无任何正畸治疗史,无家族史;未伴其他的颅颌面畸形。每例患者均采用粘接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片,并测量各项鼻部形态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1、鼻部侧面形态的变化:经粘接式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矫治后6-9岁组患者:鼻背长、鼻厚度、鼻小柱突度、鼻中点距离、鼻尖点距离显著增加,鼻额角、鼻尖角明显减小;10-15岁组患者除鼻背长、鼻厚度、鼻中点距离、鼻尖点距离、鼻尖角、鼻额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统计量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发现,鼻小柱突度、鼻尖点距离、鼻额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2、鼻唇颏协调性变化:两个年龄组患者关于鼻唇颏的所有指标除Li-E、ALs-FH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问比较只有鼻面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个年龄组骨性Ⅲ类患者通过粘接式快速扩弓并前方牵引治疗后,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纠正了上颌骨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不调,而且凹陷面容变为直面型或凸面型,面型美观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面中部较为关键的鼻背长、鼻厚度、鼻小柱突度、鼻中点距离、鼻尖点距离显著增加,因而鼻部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变得更为协调。从统计学结果显示低龄组较高龄组反应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