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菌致病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和T-DNA标签的定位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大规模BAC库的构建和EST测序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稻瘟菌的分子信息数据越来越丰富。但迄今为止,关于稻瘟菌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功能,大部分都是假定的,缺乏实验证据,因此用实验证据诠释稻瘟菌功能基因组学显得更为迫切。 本研究使用所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T-DNA转化法转化稻瘟菌菌株Y34,使T-DNA插入突变体数目达到6855个。转化率约为每1.0×10~6个分生孢子获得300个转化子。取最先获得的1600个转化子在感瘟病水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和抗瘟病品种C101上进行致病性测定。将初筛获得的致病力发生变化的转化子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接种。结果从1600个转化子中获得49个致病相关突变体,其中病害级别从原来对日本晴的正常致病下降到完全不能致病的有23个,占参试转化子的1.44%,病害级别下降到1-3级的有26个,占1.62%。 从49个致病相关突变体中取25个分别进行菌落形态、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能力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获得一些菌落形态和产生分生孢子能力异常的突变体。对这25个突变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全部都扩增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h)基因序列。 以T-DNA右边界序列设计的嵌套引物RB(RB1、RB2、RB3)和随机引物AD4为引物组合,对致病相关突变体的T-DNA插入位点的右侧翼进行TAIL-PCR扩增。结果从10个致病相关突变体的基因组DNA上扩增到13条特异条带,其中有3个突变体各自扩增到2条特异条带,其余7个突变体各扩增到1个特异条带。对这些特异条带进行克隆并测序,结果有9个克隆测序成功,有4个克隆由于出现二级结构或者杂峰而测序失败。在测序成功的克隆中,4个克隆为pCAMBIA1300载体序列,5个克隆为TAIL-PCR扩增产物。将这5个克隆的测序结果与稻瘟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得到相应的致病相关突变体T-DNA插入为点的侧翼序列信息。具体如下: 突变体Y34-0195中T-DNA的整合位点在稻瘟菌Ⅵ号染色体重叠群2.35上1744bp处,位于未知蛋白的编码基因MG00143.4上游2000bp内部;突变体Y34-0173中T-DNA插在稻瘟病菌Ⅰ号染色体重叠群2.289的4829bp处,位于预测基因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查尔酮化合物中引入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嘌呤环,设计合成一系列含嘌呤取代的查尔酮类衍生物3a-3z,并以黄瓜花叶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叶枯斑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活体内抗植物病毒活性测试;并对目标化合物与TMV CP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本论文的工作总结概括如下:1.以天然产物查尔酮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活性结构拼接原理,将同样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嘌呤环引入查尔酮结构中,设计合成了
本文将植物源生物农药——烟碱作为囊芯,利用天然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壳聚糖作为囊壁,经过烟碱的预分散、纳米壳聚糖的溶胶等系列纳米化包载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生物农药——6%烟碱微胶囊包载缓释剂。同时,完善了6%烟碱微胶囊包载缓释剂制备的工艺,明确了6%烟碱微胶囊包载缓释剂的产品性质,制订出了6%烟碱微胶囊包载缓释剂的质量指标,为6%烟碱微胶囊包载缓释剂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对烟草蚜虫、甘蓝蚜虫、烟草烟
学位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是北半球间隙性猖獗危害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照、温度、湿度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