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脱贫攻坚报道叙事分析(2015.11-2019.9)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庄严承诺。2015年十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同年十一月,中共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陕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西北部,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发生率偏高,在脱贫攻坚战中有很多任务亟待完成。《陕西日报》是陕西省委的机关报,也是陕西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党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发挥着引导舆论、宣传重点工作的作用,在脱贫攻坚战实施过程中也是如此。自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日报》按照陕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引领,阐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发现和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新成效,帮助塑造脱贫典型人物形象。以此为背景,本文对《陕西日报》2015年末至2019年9月的1234篇脱贫攻坚报道进行梳理,对报道数量、年份和月份分布、地区分布等信息进行归纳,并对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对报道进行内容分类,对《陕西日报》脱贫攻坚报道有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挑选2016年的专栏《脱贫攻坚-陕西在行动》和2019年的专版《脱贫县的故事》进行进一步分析,利用叙事学的相关原理,从文本内容出发,总结两个专栏报道在内容、叙事技巧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陕西日报》脱贫攻坚报道初期和后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陕西日报》作为党报,在重大主题事件报道中必须发挥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作用,通过对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文本进行研究总结《陕西日报》此阶段报道中的过人之处,如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叙事声音多层次、叙事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等,在此后进行其他长期重大主题报道时可以借鉴此次的报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
其他文献
血管内皮细胞层是将生物化学信号和力学信号向血管壁传导的敏感界面,在保持血管稳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结构和功能及参与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作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重要活性小分子之一,一氧化氮(NO)在维持血管功能和血液动力稳定方面起着关键调节作用,其生成却受到血流机械力(如流体剪切力、血管拉伸应力)的调控。因此,在内皮细胞受到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视野拓宽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这些因素变化使得课外教育培训行业在获得极大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陕西省的课外培训行业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企业想要在培训行业站稳脚跟,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更应着眼于未来,集中力量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此时战略管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相关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详细的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实验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DPN模型,来探讨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TCA)通过eNOS/NO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微循环损伤治疗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2.9%)。我国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诞生的一种新型文本形式,于2009年进入我国教育视野,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提出:“可选择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学习”。学习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近些年,我国研究者在非
城市退休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退休不仅使其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还使得他们晚年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人际交往圈缩小、社会地位下滑、部分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这些变化影响着他们的社交欲望、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自我价值感水平。部分自我价值感下降较为严重退休老年人,其晚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一部分老年人因为过度丧失自我而走向自杀,影响家庭与社会的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的隔代教养较为普遍的国家,当祖辈卸下“职工”角色换上“祖辈”角色,就意味着老年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养孙辈的生活中,这也意味着老年人逐渐脱离社会脱离社区,活动范围从社会的大环境缩小至家庭的小环境。我国早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老年人实际上是社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程度对社区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隔代教养的祖辈群体与普通的老年群体不一样在于,他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是中国历史上三次新闻改革中具有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意义的一次新闻改革活动,特别是为1978年社会主义新闻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文从1956年新闻改革的史实出发,严格遵守以史为据、以史带论和论从史出的写作原则,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坚持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在“史实——理论”的二元框架中理顺1956年新闻改革对新闻理论话语的呈现过程,将新闻改革与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
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天赋观念问题的论争在学界多有讨论,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分析并呈现双方实质性的分歧及争论。而笔者认为,这场辩驳中批评者对自己的批评对象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以及批评上的错位。这篇文章意在将批评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误解与错位呈现出来。本文以欧洲近代哲学经验派与理性派关于天赋观念的论战为背景,讨论莱布尼茨和洛克在天赋观念问题上的错位。由于两人并未进行过实质的交流,故而这场辩论有来无回。
一《浮躁》作为陕西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中国特定时期陕西的乡土民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丰富又复杂的人性。同时,小说中纯正地道的陕西方言帮助刻画逼真的生活样貌和风俗民情,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作品的情感主题。方言的使用让这部小说更赋有活力和感染力。然而,正是这些对于小说创作不容忽视的方言却给译者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