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治理中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研究——以2006年上海“多宝鱼事件”为个案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食品安全治理中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既要靠政府的监管和治理,也要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更要靠每一个市民的理智消费理念和行动。政府是食品安全的主导监管者,监管力度和举措缘于多种力量的博弈,包括社会责任的压力、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绩考核的引导、大众市民的诉求,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了裁判者、经营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企业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提供人,是政府食品安全政策的监管重点,也是公众社会监督的重要指向。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受政府、公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其他因素。在社会转型期阶段,市民一方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食品污染的承受者,一方面以落后的消费理念支撑着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的作用除了保护自身消费权益外,对外还集中体现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导向作用和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
其他文献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场所,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把环境定义为“人身外的自然”与“
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机会的增多,为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提供了可能,但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自雇佣群体对子女这一阶段的教育机会做出了什
学位
“社会资本”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在现代社会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在过往诸多的研究中,大多是运用“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就业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则运用“社会资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