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探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并与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显像探查斑块成分的结果对照,验证其一致性。方法:从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中筛选,选取低回声斑块的患者。共选取得94个斑块,分别进行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对其中的30个颈动脉斑块行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显像的检查。将超微血管成像结果分别与超声造影结果及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验证其与两者间的一致性,判断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可行性。结果:94个颈动脉斑块中,超微血管成像可观察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有54个,40个斑块内未观察到新生血管形成。超声造影可观察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有49个,与超微血管成像的结果呈现可靠的一致性,Kappa值=0.783。30例行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显像的结果显示,斑块内可见血管增强的有16例,14例未见血管增强,与超微血管成像结果对照,两者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值=0.591。结论:超微血管成像可探测斑块内新生血管以评估斑块的易损性,与超声造影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显像对于斑块成分的判断更注重于脂质成分的观察,对于斑块内血管的敏感性不如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的结果。超微血管成像更加简便易行,对临床评估斑块的易损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部分: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性。方法:从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中筛选,选取低回声斑块的患者。共纳入50位患者,对其进行SMI检查探查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情况,并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信息以及使用药物情况、患者头颅MRI/CT的结果。使用卡方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0例被检查者进行分组,吸烟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5)。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糖尿病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糖尿病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此对临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