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研究者称为“绿色”溶剂,同时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本论文以三种常用于生物催化的脂肪酶作催化用酶,在“绿色”反应介质—离子液体中实现了香料(乙酸香叶酯)的合成和手性对映体(薄荷醇、烯丙酮醇)的拆分,同时也对酶在离子液体中催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水溶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目标产物,研究了超声合成离子液体的方法。发现通过控制超声处理条件(740 W~760 W,工作时间4秒,间歇时间5秒)和选择适宜超声对象(甲基咪唑和溴代正丁烷)仅用1h左右就能得到反应中间产物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同时还采用超声处理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水浴温度控制80℃左右超声处理1h左右就能以较高的得率(>50%)得到产物。以固定化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为催化用酶催化香叶醇和乙酸乙烯酯在离子液体中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香料乙酸香叶酯,同时通过该反应了解了酶和离子液体的重复利用性。结果发现较优的催化反应条件为:水活度为0.28,底物酯和醇物质量比为9.42,30℃。很难通过过滤来达到离子液体与固定化酶的分离,而连续化的批次反应是一种能重复利用离子液体和酶的手段。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重复利用12次后,离子液体体积和酶的催化活性都没有明显减少。以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cylindracea lipase)为催化用酶催化了薄荷醇在离子液体中的拆分,并通过该拆分反应对提高酶在离子液体中催化选择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适量的丙酸酐浓度(丙酸酐和薄荷醇物质量比为1:1)、合适的酶量(100 U·ml-1)和较低的水活度(水活度小于0.63)有助于提高催化反应的选择性,改善酶在离子液体中对薄荷醇的拆分效果。以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为催化用酶,实现了外消旋烯丙酮醇在离子液体中的拆分,同时通过该拆分反应了解不同方法(共沉淀、冻干、包被微晶体酶的制备)制备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效果。首先对商品酶在离子液体中催化拆分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酶在乙酸乙烯酯中的催化作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中脂肪酶具有较高的初始反应速率和热稳定性能,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水活度为0.17,温度为40℃,pH7。研究了不同形式的酶在离子液体中对烯丙酮醇的拆分效果,并以商品酶在离子液体中对烯丙酮醇的拆分作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以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 60)、硬脂酸与酶共沉淀所得到的酶和以β-环糊精(β-cycodextrin)为材料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包被微晶体酶的制备和冻干法)制得的酶,在离子液体中催化反应时反应的转化率有明显提高。进一步研究了脂肪酶与不同环糊精冻干后所得冻干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效果,发现所选用的环糊精和溶剂共同决定了酶催化反应的E值和反应的转化率,当拆分反应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进行时,以羟基-β-环糊精为材料制得的冻干酶能取得较好的催化效果。随着冻干时所加入环糊精的量增加,所得冻干酶催化反应的初始速率急剧增加。